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中学教师说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第四课时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18日
复习旧课

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5)题。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东西越便宜。也就是说,商品价值量的高低,在现实商品交换的实践中是用货币来表现的。生活在商品经济中的人们,一涉及商品,就离不开货币、货币有哪些职能、能不能随便印发纸币等等问题,就是第二节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货币(板书)

讲授新课

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板书)

(注:此问题比较容易,故可采用阅读讨论法进行讲授。)

(教师)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货币和商品是同是产生的吗?二者谁在先、谁在后?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经13页第1段~第15页第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2.什么叫一般等价物?

3.金银为何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4.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1.货币的产生(板书)

(教师)我们先来讨论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注:学生中基础好的能概括出上个阶段,基础差的还有一定的困难,讨论后,由老师归纳,并对关节点进行点拔。)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板书并划分第13页第2段)

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板书)

(提问)最初的商品交换为什么是偶然的物物交换?(结合复习商品经济的产生)

(学生回答)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偶然的多余产品的物物交换。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应补充说明的是,当时的商品交换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只占极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计较交换的比例,如有的时用2只羊换1把石斧,有时用2只羊换2把石斧。假如2只羊换1把石斧,用公式化表示即为:



在这个等式中,羊的价值是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的,石斧是表现羊的价值的手段,人们把石斧看作价值的代表。或者说与价值等同,我们称之为等价物。

2)扩大的物物交换(板书)

(提问)1)什么是扩大的物物交换?

1.扩大的物物交换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1)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一种商品可与多种商品相交换。

(教师补充)其公式是

2.物物交换的明显缺点是: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

例如,书中第14页第1段所述,相用羊换石斧的人,几经周折,才告成功。

(教师)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在长期无数次交换的实践中找到了办法。

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板书)

(提问)1)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1.出现一般等价物后对商品交换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1)“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划分第14页第2段粗体字)

(教师)例如:
(学生回答2)有了一般等价物后,方便了商品交换,人们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顺利换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见书第14页第2段)可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板书)

(提问)1)历史上哪些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
1.为什么历史发展的结果会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学生回答1)一般等价物由什么商品来充当,各地区划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在历史上,牲畜、布帛、贝壳、粮食、食盐、金属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我国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一是宝、贝。许多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汉字,都有贝字作部首,如货、赔、赚、贩、购等。

(学生回答2)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是金银自身自然属性决定的,即金银有许多适宜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

首先是体积小、价值大。因为采掘金银要耗费巨大的劳动,所以金银的价值大。这样,人们可以携带少量的金银,就能买到大量的商品。

其次,金银不会腐烂,久藏不坏。黄金、白银极易保存,即使埋在地下,几千年后挖掘出来,仍完好无损。

3.质地均匀、容易分割。金、银可以随便熔合,又可随便分割,其价值不会受到损失,而羊、布、

贝壳等就不行。

正因为金银有这样多的优点,所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黄金、白银身上。金银一旦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们也就成了货币。如图:

(教师小结)从上述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发展的障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货币的出现也带来新的矛盾。(注:为后面讲商品流通、通货膨胀埋下优笔,这里暂不展开。)

2.什么是货币、货币本质(板书)

(提问)谁能从货币的产生过程中归纳出货币的定义?

1.货币的定义(板书)

(学生回答)“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划分第15页第1自然段末)

作以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金银天然是货币

2.货币天然是金银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1.“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应改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2.我们的能把金银货币完全等同起来。金银就是金银,它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

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才成为货币。黄金、白银可以用来做家庭用具、装饰品,将来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生产不存在了,黄金也不再当作货币。列宁曾风趣地说:“那时也许我们用黄金修建公共厕所哩!”所以说“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只有当一般等价固定在金银时,它才与别的商品不同了,成了货币。

3.“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正确的。它正好说明货币的产生过程,金银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当一般

等价物固定在金银时,货币就产生了。

通过这两道练习题,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板书)

(提问)货币与一般商品共同点与区别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货币与一般商品的共同点是:货币也是高品。金银能够充当货币,是因为金银本身是商品,既是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货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是: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专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种货币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就是货币的本质。所以说“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复习题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3.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4.书第15页的“议一议”。(应答应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5.同学们可把自己集邮中有关我国古币的部分,拿到班里,交流展览。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