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中学教师说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第六课时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18日
复习旧课

提问上课的复习题(1)~(5)。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货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能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

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其具体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最初是直接用金银条块;为了避免每次交换都要称重量、查成色造成的不便,出现了富商在金银埠上打下印记,作为保证金银的重量、成色的信誉;后来为了突破地区的限制,有利于商品流通,出现了由国家铸造的铸币。那么货币又是怎样由铸币演变的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纸币的呢?纸币的含义、职能的优点是什么?纸币能随便发行吗?纸币发行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呢?纸币的含义、职能和优点是什么?纸币能随便发行吗?纸币发行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呢?这些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1.纸币的产生、含义、职能、优点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板书)

(注:此问题比较简单,不必展开,计清教材内容即可;也可由学生自己看书,明确要点。)

1.纸币的产生(板书)

(教师讲解)通过复习旧课,我们已经知道,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其形态是不断变化的;金银条块──富商的打上印让的金银条块──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重量,变成了不足值的货币。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出现了分离,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商品交换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要就产生了作为货币的纸币。纸币产生过程如图示:

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纸币

2.纸币的含义(板书)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货币符号”。(划分第19号第4段)

(教师讲解)请注意:1)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如果不是本国家发行的,就不是纸币,而是伪造的人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属于犯罪行为。为伪造假币的行驶不加制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中人民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规定:“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金。”

2.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例如,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就不能使用了。1998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硬分币除外)在市场上流通。”“该套人民币持有者可限期到各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兑换。兑换时间为1998年6月1日~12月31日。”

3.纸币的职能(板书)

纸币不具有货币的五种职能。“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划分第19页第4段)由于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的尺度,在现实生活中,纸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起半接价值尺度的作用。

(提问)阅读第19页下段~第20页第1段后,想一想:银圆和:“壹万圆“人民币为什么现在不能使用?

(学生回答)银圆和“壹万圆“人民币曾经是我国采用过的铸币和纸币,但已经过时。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壹万圆“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由于面额大计算不方便,已于1955年3月1日由国家宣布限期兑换新人民币,以新人民币1元等于旧人民币壹万圆,过期作废,所以它已经不是现阶段我国的纸币,不能再使用,而只能当作纪念品;银圆,也是早由国家宣布禁止通行的货币,但由于银圆属于金属货币,还可以到银行去兑换人民币。

4.纸币的优点(板书)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物,它与铸币的相比有四大优点。(见书第20页第2自然段)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有一个过程;1)我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年间的“交子”,元、明、清时期发行过“宝钞”;2)1816~1914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都使用了纸币,那时的纸币,既可在市场上流通,又可兑换足值的铸币或金银条块;3)1929~1933年间这个时期后,西方主要国家依据国家权力宣布发行不能兑换金属货币的纸币。

5.主要国家的纸币(板书)

(由学生阅读第21页第2自然段,弄清楚:1)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以后,人们通常就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广义的货币还包括金属货币;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发委权在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事宜,并对各金融机构实行现金管理;3)人民币的主币是圆(元),辅币是解、分,以“¥”为符号;4)当今世界的主要货币是美国的美元、英国的英镑、法国的法郎、德国的马克、日本的日元、俄罗斯的卢布等。)

人民币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要爱护人民币并为伪造假币的行为作斗争。(关于这部分内容,让一名学生当堂朗读书第21页第4、5自然段即可)

(引导过渡)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涉及货币在市场中的运行规律。

2.流能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板书)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陌生,以教师讲授为主,但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受规律支配的。

1.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板书)

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有1000亿元,又假定每1元的货币只流通1次,那么,市场上必须有1000亿元的货币量,如果只有600亿元货币,就会有400亿的商品不能成交。这1000亿元就是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越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这说明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等于待售的各种商品数量与各自的价格水平之乘积的总和(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可见,决定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1)待售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

1.待售的商品数量(板书)

2.待售的商品数量越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如,50~60年代,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低,因而所需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品种少、数量少,因而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也少。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品种、数量日益增多,因此,货币的发行量每年都相应增加是正常的。

3.商品价格水平(板书)

待售的商品价格水平越高,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多。如50~60年代,我国由于多数人的生活主要是解决温饱,因此所需的饮食、服装、家具、日用品的档次低、价格低。进入80~9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讲营养、穿讲漂亮,冰箱、彩电、家用电器等商品的价格水平大大高于50~60年代,因而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必然会大量增加。

(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一张一不定期面值的纸币,在市场上只流通一次就会回笼到银行而退出流通吗?

(学生回答)不会。一张一定面值的纸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会流通多次。

(教师)在一定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多,表示流通速度快;反之,流通的次数少,说明流通的速度慢。假定每1元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4次,那么,要使1000亿元商品成交并需要1000亿元货币,只要250亿元货币就够了。所以,决定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

3.货币流通的速度(板书)

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它们之间成批比例关系。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

2.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板书)

商品流能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引导过渡)以上公式是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客观要求。那么,有权发行纸币的国家应该怎样发行货币呢?我们在经济生活中看到的能货膨胀是怎么一回事呢?

3.通货膨胀(板书)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发行少了,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商品因缺少流通手段而不能流通;发行多了,又会降低一定面值纸币的购买力,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含义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划书第22页第4段)例如;

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100亿元100亿元

1元1元

如瘦猪肉1斤10元10元

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200亿元100亿元

1元0.5元

如瘦猪肉1斤20元10元

以上例子说明,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前提下,纸币的发行量应为100亿元,实际上也发行了100亿元时,1元纸币的购买力是名实相符的(1斤瘦猪肉10元)但若实际上发行了200亿元时,1元纸币购买力只相当于0.5元,原来10元1斤的瘦猪肉便上涨为20元1斤了。

(提问)通货膨胀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见第22页“议一议”)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直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养活了。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解放前,统治阶级利用通货膨胀作为剥削人民的重要手段。统治阶级通过多发纸币弥补财政赤字要比采用增加税收一类的其它方法方便得多,又更具隐蔽性。再如,资本家用通货膨胀后的纸币支付工人工资,表面上看并没有降低工人工资,实际上已不及原来货币的购买力,实质上降低了工人的工资,这样做,既隐蔽、又方便,只需中央银行多发票子即可。

(提问)是不是只要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不能产只要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因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而使物价上涨,不叫通货膨胀。又如,政策性调价。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多次上调了粮、棉、油、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的价格;为了加快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战略重点的建设,上调了部分原材料(钢铁、水泥、木材等)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的客、货运费,这种结构性调价,也不叫通货膨胀。只有因多发票子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纸币贬值才叫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由于投资膨胀、消费膨胀,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国家财力难以承受,多发了钞票,以致造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给人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背信弃义社会统治阶级以通货膨胀为手段剥削人民有本质的不同。

(引导过渡)这一节我们学习了有关货币方面的基本知识。货币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磁。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使得从古至今都有一个如何对待货币的问题。我们青年人应该正确对待货币。

四、正确对待货币(板书)

(注: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或专题辩论的形式进行。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让学生把握以下观点)

1.货币并不神秘,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货币,货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共性。

2.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的作用范围、形式及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完全不同的:1)在以私有

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社会,对货币获取方式的不同及占有的多寡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剥削的关系;2)在以公有制为基础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货是正当的、合理的。

3.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个世界观、人生观问题。“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等

是腐朽的剥削阶级人生观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某些走上贪污、腐化、行赌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道路的人是受剥削阶级拜金主义思想腐蚀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贪污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

正当经济利益。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气。

正确对待货币,还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从国情出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

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反对讲排场、比阔气。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以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货币;流能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通过学习,还应正确对待货币,抵制“金钱万能”的剥削阶级人生观。

复习题

1.什么是纸币?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由哪个机关掌管?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是怎样的?

3.什么是通货膨胀?应怎样正确认识通货膨胀?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