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来源:233网校 2013年7月3日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简答)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而是能在这些情况下作有效的自我调整,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里健康问题: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可以把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第一、学会调试,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