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来源:233网校 2013年7月3日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青少年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认知特点:)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做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青年初期特征: 1、认知:他们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情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3、意志: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4、个性(自我意识):不仅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的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选、判)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①命题之间关系 ②假设—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 ④可逆与补偿 ⑤思维的灵活性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俩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 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培养信任感。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培养自主性。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培养主动性。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培养勤奋感。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家庭教育下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最成熟,有能力、独立性强。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3岁左右是自我意识的第一次飞跃。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生间认识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的人则反之,容易受影响。

  比纳和西蒙编制的智力检测公式:IQ = 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 100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简)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无好坏之分)

  (多选)性格的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了解)性格虽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和个体社会化。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