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第21章必备公式

来源:233网校 2012-10-22 09:17:00

  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

  1、极差、标准差、方差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值大小受到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

  2、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通常是就标准差来计算的,因此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用 表示。

   

  离散系数主要是用于比较对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1)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逐日登记)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

  ①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即已掌握了整段考察时期内连续性的时点数据,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②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例题见教材212页。

  (2)第二种情况,由间断时点(不逐日登记)计算。又分为两种情形。

  ①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相等。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间断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是“两次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②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不相等。

  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也采用“两次平均”的思路,且第一次的平均计算与间隔相等的间断序列相同;进行第二次平均时,由于各间隔不相等,所以应当用间隔长度作为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计算思路: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

  用公式表示为: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1)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2)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水平之差。

  注意: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增长量= 

  发展速度

  1、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发展速度=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有定基与环比之分。

   

  (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推导:定基发展速度 =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推导:

   

   

  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

   

  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时期数。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增长1%的绝对值”是进行这一分析的指标。它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