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由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三个要件组成,缺一不可。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指用检查表方式将一系列检查项目列出进行分析,以确定装置、设备、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2)预先危险性分析【不等到施工开始就做好分析】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该方法主要用于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可借鉴用于施工生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其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装置、设备潜在的危险,或通过监控找出工程项目、装置、设备运行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对策的方法。
4)事故树分析法【由结果找原因】
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自下而上、一层层地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事件和间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将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的分析方法。
实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施工安全事故分析报告所归纳的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同样有助于危险源识别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