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行业视点

社工实务分享: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社区服务

作者:233网校-null 2021-02-04 16:35:00

以下内容由233网校原创征文学员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进入投稿>>】 

一、服务实践

(一)接触预估

1.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16。文化程度:初中毕业。职业:待业。

2.个案来源:该服务对象属于外来打工人口子女,三年前搬迁至此地。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父母及小明本人在社区青少年服务站工作站内的交流谈话后,发现其因在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生事端、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父母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文化程度低导致其以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经评估,工作员决定对其进行青少年社区服务介入。

(二)服务设计

1.个案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由于父母忙于为生计奔波,使得孩子缺乏必要的管教和帮助。

行为表现:由于家庭条件受限,外来务工子女无法继续学业,又无一定技能以竞聘工作,导致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未来缺乏希望。

人际交往:在缺乏家庭和学校的管教后,朋辈群体成为其唯一的精神依靠和寄托,一些不良群体的影响导致其在社区中恒生事端。

情绪状况:情绪波动大,易怒。

经济状况:无经济基础,无工作,靠父母抚养。

支援网络:父母、志愿者。

2.问题分析

问题界定:社工人员从服务对象本人及其家庭方面收集材料,并进行观察和分析,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第一,个人方面,小明因出于青少年期,其生理、心理方面还处于成长中, 对自我的探索、认同等也在每天产生新的知识、对新鲜、新奇、刺激性的事物会有很好很强的好奇心,加上这个阶段他的自控能力和自制力都还不强,因此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第二,家庭方面,小明与父母的沟通太少,这都不利于小明的成长,小明的父母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小明的学习和成长,其父母文化程度低,导致了一起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小明,也有一家庭条件的限制,导致小明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流落社会了。第三,社会融入方面,因小明整天无所事事,导致社交圈子窄,交了不良朋友,导致思想偏差、出现错误行为。

(三)服务实施

1.理论支持:本案例运用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支持,它着力于改变人的行为,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其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知或完整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

2.协议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短期目标:第一、协助服务对象建立正确的情感宣泄方式,应用接纳、同理心等支持技巧,缓解服务对象易怒的情绪;第二、通过从知识层面,充分利用街道、居委会资源,展开技能培训班,为打工子女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场所。社会工作者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打工子女提供面试技巧、职业技能辅导,帮助打工子女习得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主动就业。

长期目标:鼓励服务对象参加互助小组志愿者,逐步与社会接触。提供相关的志愿者服务,改变错误认知,亲身体验助人的快乐,提升青少年道德发展层次。

3.服务记录

服务对象个人问题纠正:一是社区工作者运用接纳、同理心支持技巧,首先缓解服务对象的不良情绪,并耐心地倾听来与其建立专业关系;二是社区工作者结合“认知行为” 理论观点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分析事件形成原因;三是社区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对正能量行为的学习,纠正错误认知,引导服务对象谨慎交友。

促进服务对象融入社会:社会工作者从行为层面呼吁和鼓励服务对象小明加入纠正偏差行为自助互助小组,积极参与预防危害社会行为相关的宣传活动,并教授其一些宣传服务技巧,鼓励服务对象成为宣传良好行为的志愿者,让其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结识到更多正能量的优秀人才,由此扩宽社会交际圈。

(四)成效评估

初期:以疏导和缓解服务对象不良情绪为主。此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询问什么原因让其产生的偏差行为,让感受到社区工作者是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的,使服务对象放下戒备心,从而建立专业关系。

中期:从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层面来引导服务对象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此阶段,社区工作者从引导服务对象阅读、学习正能量文章,进而提升他偏差行为的认知度;行为层面呼吁和鼓励小明加入纠正偏差行为自助互助小组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矫正偏差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并教授他一些志愿者服务的技巧。通过这三个放面的引导,让其意识到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后期:关注服务对象的行为转变。此阶段,社会工作者运用成效测量手段,以知识问答的方式来测试服务对象的学习程度,并从自助助人的理念角度来询问其是否有将已学习和掌握到的知识来传播给身边其他人。在评估服务对象的状态可以后,社会工作者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为结案工作做准备。

二、服务反思

(一)服务基本情况介绍

该案例反映的是打工子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不单单是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具体问题。此类人群的需要,包括经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社会参与需要、就业需要、家庭需要、教育需要等等,也可以从个人角度、环境角度来影响服务对象。

(二)服务的亮点和特色

服务的亮点和特色是需要社区工作者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另外,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参加社会工作者安排的各项活动。

(三)服务可以改进的地方

该案例反映的是打工子女的行为出现了偏差,如果社工组织机构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运用行为治疗法进行纠正。行为治疗法是以学习理论和实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法不重视认得内在心理机制,只注重人的具体可见的、可以度量的外在问题行为,为了客观地显示治疗效果,在治疗前首先要对问题行为(如发脾气、说脏话粗话、迟到等)的表现进行记录,包括行为出现的次数和强度,以便与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专业化程度高。

(四)服务中的学习和成长

在此案例中,整个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对服务对象的理解又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小明交流时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不断修正完善原来的计划,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跟进,最后,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过程。

三、转化应用

(一)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对我个人有什么帮助?

 经过这段时间参加青少年社工培训学习,使我对社工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于社工理论的实际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我在社会工作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做好社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我如何运用所学,更好地开展工作?

本次培训课程中理论知识点很多,我在听课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一一记录,虽然到现在我不能马上全部消化掉所有学习的知识点,但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把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更开的开展社工服务。

 (三)我未来在社会工作服务方面有什么计划?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社会是个更大的学校。作为一名在社区工作的社区工作者,更多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掌握,在实践中去学习,再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只有多学习多运用,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更好的运用知识。

已经投稿的小伙伴们记得加学霸君微信号【ks233wx14】方便联系稿酬事宜!!!

目前233网校原创征文助力通道已开通,微信识别下图小程序,快来为你喜爱的文章打call吧!

经济师有奖征文


相关阅读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