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层面:
首先,从价格形成机制来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以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为例,2014年取消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2020年放开生猪收购价格,让市场通过价格波动自动调节供需平衡,这正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典型案例。
其次,从要素流动方向来看,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主要根据市场信号自由流动。近年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市场引导资源向高效率地区集聚的生动体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超过60%,反映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地位。
第三,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市场通过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如光伏产业经过多轮市场洗牌,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发展方向,但具体的企业优胜劣汰仍由市场决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不等于市场万能。在以下领域,政府调控同样不可或缺:
- 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
- 自然垄断行业
- 重大民生保障领域
- 生态环境保护范畴
我国近年来推进的'放管服'改革,一方面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截至2023年累计取消下放1098项),让市场机制更充分起作用;另一方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实践证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目: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资源配置的含义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