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实施的《期货和衍生品法》对程序化交易设立了专项监管框架,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规范:
-
高频交易申报制度 要求程序化交易客户向交易所报备策略类型、账户信息等要素,单日申报撤单量超过同期市场总申报量50%且金额超1000万元即触发监管预警(教材第四章472条)。特别提示:2024年9月更新的案例显示,某私募因频繁撤单被认定为操纵市场,罚款达300万元。
-
风险控制硬性要求 经营机构必须建立程序化交易专属风控系统,包括:
- 前置风险校验:在订单到达交易所前完成资金、持仓、价格偏离等校验
- 流量管控:设置单客户每秒最大报单笔数阈值
- 熔断机制:异常交易自动暂停并触发人工复核 (参考教材第202条风险管理政策)
- 重点禁止行为 法条明确禁止以下操作模式:
- 幌骗(Spoofing):不以成交为目的的大额挂撤单
- 分层报价(Layering):制造虚假市场深度
- 闪电交易(Latency Arbitrage):利用速度优势获取不当利益
- 技术系统管理 要求程序化交易系统具备:
- 完备的日志记录功能(保存不少于6个月)
- 独立的系统测试环境
- 灾难恢复的备用系统(切换时间≤30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规要求证券公司对客户程序化交易实行穿透式管理,包括定期核查源代码、监控服务器地理位置等。从业者需特别注意:个人开发未经报备的交易系统可能面临执业禁令(教材前言新增案例)。
合规建议:定期参加交易所组织的程序化交易合规培训,重点关注上海期货交易所每月公布的典型违规案例。
科目: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
考点:法规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