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行业分类标准主要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该标准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 20 个门类,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这种分类对银行开展行业信贷业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银行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发展前景和风险状况,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例如,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银行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如部分传统制造业,银行应严格控制信贷投放,防范行业风险。同时,有助于银行进行行业风险监测和评估,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考试中常考查我国行业分类标准及对银行业务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