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人才流失,看法决定做法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1日


  95%尽可“开闸放水”

  在我看来,中国最不缺的是人,最缺的是人才。企业求“才”若渴,但100个中国人中能有几个堪称是企业的栋梁人才。中国的MBA很多、博士硕士很多,既有丰富经验又有高学历背景的人也不少,但中国整个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不过才25年,又有几个人能担当起塑造长寿企业、打造百年基业的大任?说到底,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内部面对的问题是“人员流转”还是“人才流失”?是“劳动力”的自然更替还是“企业价值与核心竞争力”的外流?这是问题的根本!

  大家都知道,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已经具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素养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的血液之中,并造就了很多伟大的企业,同时伟大的企业又再不断吸引着优秀的人才、创造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品。按照80:20理论,正是这些20%的人才支撑着20%的优秀企业并赚取了市场中80%的收益。因此,别说是3%5%的人才流失率,如果是这20%中的人员,就是流失了1%,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震荡。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必须承认:25年与100年之间的时间差距我们不能回避。有人说:暴发户一夜之间可以冒出好几个,但一个贵族的诞生至少需要三代。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人才的产生,它需要土壤和养料。

  企业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练,人才更是如此,没有在企业中实战过、没有亲身参与到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与成长之中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人才。但在我们的身边,真正活到10岁、20岁的中国企业有几个?与这些企业共同成长过来的人才又有几个?

  正视这一现实,我们就没必要死盯着什么所谓的“人才流失率”了,更真实的情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经济大发展与精神大涤荡并存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中,100个人中,真正能与企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生共死的人最多也不超过5个,剩下的95个不过图的就是个谋生的手段,在这里与在那里都一样,只要给钱就干活儿,只要加油就跑路,根本没什么精神需求与价值信仰,属于纯粹的“精神游牧”部落,对于这样的人员,有长远抱负的中国企业何必为之徒费口舌,搅得自己也心神不宁静呢?

  反过来再推想:如果100人中,流走的正是那95%的“精神游牧”、“信仰缺失”之人,又何尝不是件大大的好事。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况且流走的都是那些“浮萍”、“落叶”,不正好还企业一个清者自清的本来面目,同时又留下了最好的位置给那些真正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有志之士、同道之人。因此,我们的领导人不要一看人走就心慌,如果流走的本来就是不属于你所需要的那类人,又何必要拦呢,古人治水的最高境界不是人为地建造堤坝,而是开闸放水、顺势利导,洪水如猛兽,它爱往哪儿去就让它往哪儿去,只要不吃掉自己的企业就好。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