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人才流失,看法决定做法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1日


  人才不是被留下来的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 张燕梅

  “人才流失”也罢,“人员流动”也罢,首先要把“人才”的概念搞清楚。人才的说法是相对而言的,不如说才干。才,可能是指技术、技能、经验。发挥出才能的人才是人才。我们在进行福利薪酬、评价业绩时,可能会考虑很多方面,比如员工本身的情况、岗位、个性、将来的潜力等等,其实关键还是看他为公司做了多少贡献。每个公司发展的阶段不同、管理者的风格不同结果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人,所以不能就简单说谁是一流的、谁是二流的。

  现在的大环境很好,人才的巨大流动非常正常。像索尼就有很多高级人才成为“猎头”公司追逐的对象。如果单从表面看,企业会因此产生骚动、不安,实际上是公司人才被承认、被认可的表现。对于流失率一类数字的东西不能简单判断,比如最近讲联想要裁员5%,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其实可能就是联想不赢利部门100%的裁员;对其他部门可能没有影响。

  每个人开始都是在找一份工作,要养活自己。当看作是一份工作时,流动是合理的、健康的。这个阶段的人会很多。一般从20几岁毕业,一生工作3040年,换35份工作很正常,超过10份会比较奇怪。而把工作当成是职业的人就少一些,看作是事业的会更少。一旦当作事业来看待,就会不计得失。但这些人也许只有5%。

  人不是被留下来的,因为留也留不住。企业只能创造环境,希望员工们留下来,不能依靠人为的“伎俩”,留人留不住心,要“两厢情愿”。其实对流失大可不必担心,因为真正对公司哲学、理念、文化、战略吃透的人少之又少,会产生多大程度的损失?可能要比想象的低得多,企业关键是要找自己需要的人才。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会采取的一些措施,比如末位淘汰,或是某一层面员工的“大进大出”可能仁者见仁,但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企业最初的文化是否接受这些做法,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是为企业所预期的。

  企业只有首先把握自己,才能真正寻找到并留住属于自己的员工。

  流水不腐但是稳定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部  杨伟国

  什么是“人员流动”?什么是“人才流失”?很简单。希望走的就是流动,不希望走的就是流失。任何公司都需要流动,但是要尽可能保持稳定。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尽可能保持低流动率。

  流动率怎么合理

  那么什么样的流动率是合理的?现在是经济爬坡期,流动率会大于经济平稳时期,因为会有更好的机会出现。但是企业人才流失率还是尽可能要低。有人认为应低于15%,我个人的经验也是这样。但是国企可以高一点,因为太死气沉沉了,需要引进差别,引发震动。

  把人才流失率作为考核人力资源工作的指标不是很科学,但可以把企业新员工在工作6个月内的流失率作为参照。这个时期非常关键,充分考验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以及对企业未来的信心。所以,流失率越低越好。

  所有高层、经理层都是核心,由于他们的特殊位置,正向或负向的影响都会放大。特别是高层在市场流动会引起猜测,势必导致企业行为受到影响,因为市场只看企业不关心个人表现。特别是在中国现阶段商业行为过分依赖个人的特殊情况下。因此要尽量控制流动,要激励、要留住。流动率在百分之几是可以接受的。

  让95%成为核心

  如果人才的流失原因来自内部,那是更糟糕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说,当然有核心人才与非核心人才之分,但招进来的都是人才。虽然每个人的贡献不同,但是不能把人分类,因为每个人都创造利润,都值得尊敬。当然并不意味着给所有人很高的薪水,不同价值可以获得不同的报酬。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