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强化练习:中学生发展心理

来源:233网校 2016年2月3日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A【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因此,答案为A项。

  3.D【解析】脑干包括延髓、桥脑和中脑,其中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4.B【解析】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

  5.C【解析】略。

  6.D【解析】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或边缘)科学。

  7.B【解析】人的喜、怒、哀、惧是情绪情感过程,属于心理过程。

  8.C【解析】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词、句子是一种书写符号。

  9.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10.D【解析】略。

  11.C【解析】略。

  12.C【解析】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题干描述的正是不同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项。

  13.C【解析】“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有两层含义:(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2)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14.A【解析】略。

  15.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孚1J1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16.B【解析】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17.C【解析】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8.D【解析】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又千差万别。这是心理发展差异性的典型体现,这些差异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19.D【解析】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维果茨基指出,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各种新的心理机能。

  20.B【解析】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21.B【解析】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种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但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22.C【解析】略。

  23.D【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不同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不同关系。

  24.A【解析】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

  25.B【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求知欲是探求真理时表现的情感,因此属于理智感。

  26.A【解析】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7.B【解析】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8.A【解析】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人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时发出的大声呼救和恐惧的表情,是进化而来的适应性行为。

  29.C【解析】有些感觉使人愉快,有些感觉使人烦闷,这种伴随感知觉的过程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感觉的情绪色调或情调。

  30.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31.A【解析】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

  32.C【解析】“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即意志对情绪情感的调节作用。

  33.A【解析】情绪与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

  34.A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35.C【解析】略。

  36.B【解析】焦虑是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组成的复合情绪,而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是基本情绪。

  37.C【解析】“急中生智”是在突发状态下产生的,当人们遇到突发情况时,快速决定,做出智慧的反应,这是应激的过程。

  38.C【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意识范围缩小,理解力降低,易感情用事。

  39.D【解析】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表现为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40.B【解析】略。

  41.B【解析】人可以通过身体姿势表达情绪,题干的描述属于人的姿态表情。

  42.D【解析】道德感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

  43.C【解析】小明即将进入考场,有点激动或者焦虑,这种情绪伴随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生理变化,因此,属于生理唤醒。

  44.D【解析】置换,又称转移或者移置,是指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迁怒”就是这个机制。

  45.B【解析】美感是情感的一种。

  46.A【解析】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47.D【解析】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通过表情可以推测一个人的情绪情感。

  48.D【解析】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高考带来的喜悦由单纯的感知觉引起,体验强度大,带有冲动性,因此,D项属于情绪范畴。

  49.A【解析】略。

  50.B【解析】文饰,即合理化,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51.C【解析】略。

  52.C【解析】人类的情绪和情感可以互相传递和感受,具有感染性。“爱屋及乌”是个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赋予他人或物。

  53.C【解析】陈鹏的情绪和外部表现不一致,反映出其情绪的掩饰性。

  54.C【解析】略。

  55.D【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

  5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情绪的几种类型的区分。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

  57.C【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58.A【解析】面部表情是通过眼、眉、唇等器官和面部肌肉的活动变化来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

  59.B【解析】略。

  60.A【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61.A【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

  62.B【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的时间和精确性;并不能说认知风格孰优孰劣。

  63.D【解析】冲动型认知风格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快,但错误率高,有时表现为粗心大意。

  64.D【解析】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其中遗传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使人格发展成为现实。

  65.A【解析】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66.C【解析】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67.C【解析】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所以造就了孩子任性、自私的个性。

  68.C【解析】沟通能力和解决纠纷能力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所以属于社交能力。

  69.D【解析】本题考查才能的含义。

  70.C【解析】略。

  71.B【解析】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存储、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72.A【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73.B【解析】视觉一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的视觉一空间智力发达。

  74.C【解析】晶体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显然,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晶体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些人甚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75.A【解析】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

  76.B【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独特性特征。

  77.D【解析】人格的功能性表现在: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78.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模仿能力的概念。

  79.D【解析】略。

  80.D【解析】加德纳认为多元智力理论中的几种智力因素是相对独立的。

  81.C【解析】刘翔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很好,所以是运动智力好。

  82.B【解析】多血质的特点是反应迅速、有朝气、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其神经系统能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是平衡的,并且兴奋和抑制之间能迅速转化。

  83.A【解析】实践活动影响个体能力的形成。油漆工人正是在与油漆打交道的实践中获得了辨别很多漆色的能力。

  84.B【解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

  85.A【解析】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一项结合构成一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150(5×5×6)种。

  86.B【解析】略。

  87.A【解析】测验的信度不仅受取样团体中个别差异程度的影响,也会由于不同团体间平均能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这是因为,对于不同水平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题目在难度上的微小差异累计起来便会影响信度。

  88.A【解析】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是卡特尔的智力形态理论的内容,随着年龄增长而老化的智力是流体智力。

  89.B【解析】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模型,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

  90.D【解析】12~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中学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其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91.A【解析】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

  92.A【解析】此题考查离差智商的公式,即IQ=1OO+152,Z=(原始分数-平均分数)/标准差,因此本题中,Z=(80-70)/5=2,IQ=1OO+15×2=130。

  93.B【解析】中学时期是人的性成熟最快的关键阶段,中学生的器官与机能迅速发育成熟,性的成熟表现为两大性征的变化。

  94.D【解析】一般认为,智力达到或者超过140的儿童被称为天才儿童,他们大约占全部人口的1.3%。本题涉及到的是关于智力常态分布的关键值,还需要关注其他范围的几个关键值,如70以下属于智力落后,90~109属于正常范围。

  95.C【解析】性格可以做善恶评价,有好坏之分。

  96.C【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97.B【解析】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98.A【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99.C【解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现象,表现了学生的性格具有可塑性的特点。

  100.C【解析】内容主要是思维的对象,产品是经过加工的产物,当对象相同时,操作方式决定着产物的质量高低,所以操作代表智力的高低。

  101.B【解析】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力。

  102.A【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稳定性的表现。

  103.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04.B【解析】胆汁质类型的人神经系统能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所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是兴奋和抑制力量不平衡,所以易走极端,易感情用事。

  105.C【解析】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106.B【解析】性格的情绪特征是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稳定性和持久性属于情绪活动方式的一些具体特点。

  107.D【解析】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期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108.D【解析】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调节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

  109.A【解析】精确性属于观察的品质。

  110.C【解析】自我位于人格的中间层次,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超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次。

  111.C【解析】略。

  112.A【解析】题干陈述的智力理论是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113.A【解析】元成分主要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主要是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主要是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其中,元成分起的是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114.B【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115.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

  116.D【解析】区分度反映了试题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区分度高的试题,学习好的学生得分高,学习差的学生得分低;区分度低的试题,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得分相差不大。

  117.D【解析】标准化是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

  118.A【解析】节俭即生活俭省,有节制,反映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所以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

  119.A【解析】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所以成熟最早,3岁左右基本成熟。

  120.B【解析】音乐能力和绘画能力是从事音乐、绘画创作活动时需要的专门能力,所以属于特殊能力。

  121.C【解析】奥尔波特将人格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而个人特质又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题干所述为其中心特质。

  122.D【解析】人格的社会性就是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不同文化群体的人格特征有一定的差异。

  123.C【解析】本题考察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林黛玉多愁善感、敏感脆弱,属于抑郁质;王熙凤活泼好动、有朝气,属于多血质。

  124.C【解析】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125.C【解析】略。

  126.C【解析】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是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所以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即为社会自我方面的自我意识。

  127.A【解析】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中,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A项符合要求。

  128.C【解析】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即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这时,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129.B【解析】夸张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

  130.B【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概念。

  131.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132.B【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了关于事物的形象。图片拿走之后,儿童头脑中出现了关于图片的形象,因此,可以描述图片上的细节。

  133.A【解析】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看到云朵自然地想象成别的形象,是无意想象的表现。

  134.C【解析】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这是想象替代功能的体现。

  135.B【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36.B【解析】幻想是有目的的,故不是无意想象;幻想是脱离现实的,故不是再造想象;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空想,但幻想并不是空想的一种。因此,选B项。

  137.B【解析】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设计蓝图属于创造想象。

  138.C【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39.A【解析】‘‘浮想联翩”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是无意想象。

  140.D【解析】观察深刻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141.A【解析】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142.C【解析】6~11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在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

  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143.C【解析】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学龄期是6~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44.A【解析】埃里克森认为,0~1.5岁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流体智力的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还发现,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表现为:(1)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2)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3)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5.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由于气质较多地受生物因素的制约,因此,气质变化较难、较慢。所以说气质的稳定性较强,不易改变。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心理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2.(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3.(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1生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是一个统一的具体的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1)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做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2)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既没有不带个性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的个性。

  5.(1)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6.(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1)“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里有两层含义: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2)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

  8.(1)遗传;(2)环境;(3)教育;(4)主观能动性。

  9.(1)培养间接兴趣;(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10.(1)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②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但同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产生不同的情绪表现。

  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情绪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11.(1)中学生情绪非常丰富;(2)中学生的情绪反应强烈,易动感情;(3)情绪理解力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4)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5)中学生情绪的延续性较长,心境化;(6)出现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7)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12.(1)认知调节法;(2)合理宣泄法;(3)意志调节法;(4)转移注意法;(5)幽默法。

  13.(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4.(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5)健康功能;(6)感染功能。此外,情绪和情感还具有强化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和协调功能。

  15.(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③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2)社会文化因素。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②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力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③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家庭因素。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探讨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的影响。(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还可以形成与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优良的人格特征。(5)个人主观因素。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所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

  16.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7.(1)自我提问法,即通过提供一系列关于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问的问题表,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表相互提问并做出回答。研究表明,相互提问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与竞争,发展元认知能力。

  (3)知识传授法,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到学习中,形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18.(1)正确认识情绪,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3)锻炼身体;(4)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5)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6)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20.(1)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可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优良的人格特征;(2)校风和班风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性、独立性和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3)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也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特征;(4)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人格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1.(1)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①对智力发展水平较高、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应提供较难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创造各种条件发挥他们的才智;②对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对作业进行具体的指导,使他们树立起信心;③对那些智力水平不差,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主要从端正学习态度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手,不断完善其良好的个性品质。

  (2)教师不应歧视在某些能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即任何儿童都有可能发展某种活动所需要的能力,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扬长避短,同时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长善救失,人尽其才。

  (3)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对于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应给予其机会,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来促进他们的特长进一步发展。

  22.(1)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

  (2)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3)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内省智力);(9)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智力,它是认识自然,并对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23.(1)性格和气质的联系如下:①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②性格和气质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两者相互影响。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了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性格对气质的影响表现在: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如下:①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②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③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④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4.(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这一材料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由于这个女孩自幼落到狼群中,由狼喂养长大,有长达8年的时间在狼群中生活。虽然她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人的一切外貌特征、生理结构和感觉器官,确确实实是由人生育出来的,但她没有一般人的心理机能和理性思维能力;虽然她生下来就具备说话的神经结构,但没有同人们进行交往,所以没有习得人类的语言;虽然她有人的大脑,以及各种感官神经结构,但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与训练,所以无法形成人的心理现象和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长期过着野兽的生活,在兽群的生活环境中,原有的那些人的神经结构发生了萎缩,身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越长,其狼的习性就越多,这就是使人慢慢变成“狼”的原因。可见,仅有人健全的脑,若离开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正常发展。

  2.(1)弗兰克的表现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来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敏感、多疑。这使得老师公开朗读弗兰克的作文时,让他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老师首先应该争取得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弗兰克同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1)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由于自身成熟而产生的独立或自重的要求与对长辈的不满、反抗情绪相矛盾的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发生在父母或教师等成人遇事“爱唠叨”,说话过头,限制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结伴的时候。

  (2)成人在教育他们时,要注意尊重他们、讲究方法,同时要提倡他们孝敬、体谅长者,设法使他们加强修养,鼓励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逆反心理”还是可以克服的。

  4.(1)自我意识的发展。①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自我评价更加全面,从关注生理的自我(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关注自己的烦恼、感受),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②自我体验的发展:成人感显著增强,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于父母,产生反抗心理;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

  (2)情绪情感的特征。①两极性。例如,强烈、狂暴与温和、平静共存,从日记中的许多情绪描述如“欣喜若狂、垂头丧气”等可以看出。②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从“难以启齿”和希望倾诉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

  5.(1)原因分析:赵X的行为表现体现了初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①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共存。初中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人们常用“疾风暴雨”来形容初中生的这种情绪特点。但初中生的情绪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第二,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的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初中生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得强度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并不与此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的一种顽固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所以材料中赵×有时特别固执,有时又变得没有原则。第三,情绪的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初中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可将喜、怒、哀、惧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了表演痕迹。初中生在团体中有时为了附和别人的一些想法,会将某种原来的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造作痕迹。

  ②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如下:第一,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第二,情感两极性明显。第三,情感不断深刻。第四,情感逐渐稳定。初中生的情感尽管两极性明显,但还是逐渐趋于稳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性的性质;情感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第五,情感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由于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所以赵×表现为特别害怕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忽视,如果那样会让她觉得特别没面子。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矛盾体,强烈的不安和焦虑让她手足无措。

  (2)解决方案: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③正确认识情绪,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③锻炼身体;⑤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⑥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热点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

  小编推荐>>2016年告别盲目备考,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高通过率套餐班,全程内部锁分,保障一次过关!2016年教师资格高效锁分套餐班如下:

统考VIP班(¥480/套)
中学统考学科VIP班(¥680/套)
 中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语文VIP班           立即报名
 小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幼儿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英语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两科(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

 适合:河北、山东、河南等24个统考区

 特色:1、为统考教师资格专业打造

 2、针对性的讲解必考点及重难点

 3、历年真题讲解及技巧点拨

 4、高含金量内部提分资料

 5、90%知识点全面精讲+配套习题

 协议:签约通关,不过免费重学

现在报名满300减50

立即试听

 包含:(初中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地理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地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生物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生物+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化学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高中化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音乐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立即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