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氮化反应具有放热剧烈、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对反应釜温度和压力的实时监控至关重要。根据AQ 3062-2025《精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GB/T 45420-2025要求,重氮化工艺必须建立多层次的温度和压力监控体系:
1. 监测系统配置要求• 温度监测:应设置至少3个独立测温点(釜内不同位置),精度±0.5℃ • 压力监测:配备两套不同原理的压力传感器(如压阻式和电容式) • 所有传感器必须达到SIL2安全等级(AQ/T 3033-2022)
2. 安全控制策略• 温度超过工艺设定值10℃时启动初级报警 • 温度超过设定值20℃时自动切断进料并启动紧急冷却 • 压力达到设计压力80%时触发联锁泄压装置
3. 新型监控技术应用•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实时显示反应釜表面温度场分布 • 声发射监测: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声波变化预判异常 • AI预测系统: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建立工艺参数预测模型
2024年某医药中间体企业事故案例显示,因忽略温度梯度监测(仅依赖单点测温),导致局部过热引发爆炸。该案例促使新标准要求必须采用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
日常管理中应注意: • 每周进行传感器校验 • 每月测试联锁系统响应时间 • 建立温度压力变化趋势分析档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重氮化工艺的温度压力监控正朝着智能化、预测性方向发展,这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重氮化工艺
1、一级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下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脂肪族、芳香族和杂环的一级胺都可以进行重氮化反应。涉及重氮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重氮化工艺。下列关于重氮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脂肪族重氮盐较为稳定,芳香族重氮盐很不稳定,即使在低温下也能迅速自发分解
B.重氮化试剂通常是由亚硝酸钠和盐酸作用临时制备的
C.重点监控单元:重氮化反应釜、反应剂储运单元
D.重氮化生产过程所使用的亚硝酸钠是有机氧化剂,175℃时能发生分解、与有机物反应导致着火或爆炸
2、重氮化反应的主要火灾危险性在于所产生的重氮盐,特别是含有硝基的重氮盐,反应进行时自始至终必须保持亚硝酸稍过量,否则也会引起自我偶合反应。故针对其工艺特点应重点监控工艺参数的稳定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监控重氮化反应釜内温度、压力、液位、pH值,严格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稳定性
B.监控反应釜内搅拌速率,防止局部过热,可增设双电源供电
C.监控后处理单元温度及浓度,防止重氮盐受热分解爆炸
D.监控亚硝酸钠的流量,反应进行时自始至终必须保持亚硝酸稍过量
3、以苯甲酸为反应底物经过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酯化工艺和脱氢工艺制备农药中间体。依据上述题干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重点监管的工艺包括加氢工艺、酯化工艺、重氮化工艺和氧化工艺
B.加氢工艺应重点监测反应釜体系内和尾气的氧含量
C.氧化反应釜和氧气储运单元均应作为重点监控的工艺单元
D.重氮化工艺应重点监测温度、压力、液位、 pH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