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提分卷(2)

来源:233网校 2019年10月17日

教师资格证考试很多考点都需要理解记忆,试题对帮助理解考点非常有效,可以通过试题练习来强化理解记忆考点,这里为您提供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帮您提高实战经验!

扫描下面二维码,下载233网校APP,免费做更多试题!

233网校APP

教师资格考前预测卷下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下列哪个选项没有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迁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出淤泥而不染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D选项强调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2.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学制,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3.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选择功能

D.评价功能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教育目的一经确立,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4.我国古代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都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征。

A.教育的阶级性

B.教育形式的个别教育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D.教育的普及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与生产劳动毫无关系。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中“七艺”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论证神学的合理性。这都说明了古代学校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5.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A.校训

B.文化

C.校规

D.校风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校风是学校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6.《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创新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完知识之后及时地进行复习,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7.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A.教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

B.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活动

C.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

D.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其实质是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8.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要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表征的认识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问题表征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一类是抽象思考

9.赵老师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其做法违背了德育原则中的()。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赵老师的做法忽视了严格要求学生。

10.周末,小萌看到大家都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心想自己也没有事情做,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其品德发展处于()。

A.从众阶段

B.服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11.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A.逻辑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12.()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榜样示范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13.李老师在教《测量》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后测量教室里桌椅、讲台的长、宽、高等数据,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实物演示法

B.社会实践法

C.情景教学法

D.实习作业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理性因素

D.感知因素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15.在相同情景或条件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事倍功半,而换成其他人来教育时却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的作用。

A.定势

B.学习迁移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不同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却能取得不同的效果,说明主体更换以后发挥的作用不同,体现了定势的作用。

16.小志很喜欢看武打片,经常将影片中的暴力镜头重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可以用()理论进行解释。

A.试误说

B.强化原理

C.观察学习

D.普雷马克原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所谓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17.小文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阅读速度或重复阅读,这主要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

B.反馈策略

C.调节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8.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思想指导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个别化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和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19.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言行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品德成长的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形象感染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20.物理教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也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A.刻板印象

B.认知失调

C.扇贝效应

D.从众心理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刻板印象又称定型,指社会对某一对象有一种固定的看法。这就是对一群人的动机或特征加以概括,然后把同一特征归属于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而不管群体成员的实际差异。

21.主张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组,而不是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改变的教学理论是()。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情感主义教学理论

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因此教育也意在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故答案选择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民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以教师为主导。

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在教学中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指导教学,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感应式。与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并不矛盾。

23.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经常开展学习竞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但过多的竞争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不自信、能力较低的学生而言,他们通常会选择极为简单或极为困难的学习任务,而回避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

24.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5.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除了教学工作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还包括德育工作和后勤工作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参考答案:

首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主要方法包括: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

其次,注重塑造创造性个性。要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注重学生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生成。

最后,可以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此时可以进行一些发散思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7.简述新课程要求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参考答案: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④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28.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方法。

参考答案:

①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②帮助学生调整对学习的认知结构。

③适当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④建立良好有序的教学秩序。

⑤一定程度的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⑥协调同伴关系。

⑦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

29.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参考答案: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要求: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小明的父母是房地产开发商,家境很富裕,父母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没什么成绩方面的要求。小明的生活习惯也较为懒散,经常迟到,学习不努力。此外,小明从一个普通学校转到了省重点学校,成绩跟不上。新学校的同学也常说小明是花钱转来的,不想跟他交流。小明也想跟其他同学交流,但是就是难以融入,导致他的性格越来越内向。

问题:

(1)从需要的角度分析此学生哪些需要得不到满足?(9分)

(2)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师,你该怎样引导学生从而满足他的这些需要?(9分)

参考答案:

(1)①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父母对他的学习不重视、无要求,使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转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也没有被班级同学接纳,想要与新同学沟通交流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难以融入班级,缺乏归属感。

②小明的尊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新同学常说他是花钱转校的,不愿意与他交流并接纳他,在班级中没有占据自己应有的地位,也无法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尊重,导致他性格内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需要是从低级往高级满足升级的,由于此学生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自然难以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2)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满足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①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性和榜样作用。老师可以带头率先接纳此学生,主动关心此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交往等情况,为他提供建议和帮助。还可以发动班级的班干部和热心,开朗的学生一起帮助此学生.多多与他沟通交流。

②老师应该在私下纠正原本学生对该转校生的误解和偏见。无论该生的家庭背景如何,学习情况怎样,只要转入了班级和大家一起学习,那么就是班级里的一员,是大家的同学朋友。

③老师应该和该生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中要适当地约束孩子的学习行为,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31.材料:

某班级是全校有名的一个“乱班”,在近半年内已先后有两位同学因为打架等违纪行为而受到学校的批评和处理。班级的教室经常垃圾遍地、脏乱不堪。这个班级有几个“刺儿头”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敲桌子、乱起哄。扰乱课堂秩序。在该班任课的几位老师对这几位同学的“调皮捣蛋”也颇感“头痛”,并多次向班主任老师表达对该班状况的不满。有一位青年女老师上课时甚至被学生的乱起哄而气得大哭,向学校提出不再担任该班的任课老师的要求。班里的学生干部对少数同学的违纪行为,也是束手无策。班里虽然也有不少同学希望能够有一个理想的班级环境,但面对班级的种种乱象,也感到心灰意冷。

问题:

(1)你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当具备什么特征?(8分)

(2)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你将采用哪些措施来改变这个班级的面貌?(10分)

参考答案:

(1)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④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材料中的班级既没有明确的班级目标,也没有优秀的班干部团队,班级秩序混乱,面对这样的班级,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班级面貌: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班会,以集体讨论的形式,让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目标的制定中来,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称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②建立坚固有力的班集体核心。首先,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③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的规范制度。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

教师资格答题闯关

小编推荐: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汇总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考试在即,备考时间不够怎么办?考前救命大法拯救你!试听>>

答疑解惑:添加小编微信个人号【ks233wx3】,或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众号“233教师资格证考试”,关注即可一对一答疑解惑!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