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精细化工生产中,频率分析法是识别工艺系统薄弱环节的核心工具。根据24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披露的数据,不同设备单元的失效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数据对比
泵密封失效频率高达1×10^-1/年,而大口径管道(>150mm)泄漏仅1×10^-6/年
有压力下的操作失误发生频率为1次/年,显著高于无压力状态(1×10^-1/年)
实施要点
建立频率数据库:需收录企业历史事故数据,如某制药厂通过5年故障记录修正教材中的通用值,使泵密封失效频率本地化调整为2.3×10^-1/年
多因素叠加计算:当反应釜同时存在机械故障(1×10^-3/年)和操作失误(1/年)时,采用事件树分析法计算组合风险
动态调整机制:按照AQ/T 3034-2022第4.6条要求,每半年更新频率数据,新设备投用3个月内需单独标注
典型案例某染料中间体生产企业通过频率分析发现:
氮气系统失效(1×10^-1/年)与氧化剂误加(1/年)的组合风险达到不可接受水平
经改造双联锁系统和增加流量计后,整体风险值下降89%
最新规范特别强调,对于涉及硝化、氯化等危险工艺的装置,必须采用定量风险评估(QRA)方法验证频率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精细化工工艺危险性的评估方法与流程
1、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是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评估内容,以下关于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工艺危险度指的是工艺反应本身的危险程度,危险度越大的反应,反应失控后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就越大
B.温度作为评价基准是工艺危险度评估的重要原则
C.对于危险度等级在2级及以上的工艺,需要进一步获取失控反应温度等参数,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D.温度作为评价基准是工艺危险度评估的重要原则。考虑4个重要的温度参数,分别是Tp,MTT,TD24,MTSR
2、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以下关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失控体系绝热温升作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作为风险导致的严重程度,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B.单一的评估方法可全面反映化学工艺的特征和危险程度
C.根据工艺温度、技术最高温度、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12h对应的温度,以及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4个参数进行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
D.依据反应热、失控体系绝热温升、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进行单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3、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工艺反应的热风险。化工生产中,对精细化工工艺危险性评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时间尺度,对失控反应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B.矩阵评估将风险等级划分为Ⅰ级风险、Ⅱ级风险和Ⅲ级风险分别代表不可接受风险、有条件接受风险和可接受风险
C.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混合叠加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利用绝热温升来评估放热反应失控后的严重度
D.常用的评估参数既包括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等时间参数,也包括绝热温升、工艺操作温度等温度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