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AQ/T 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第4.4条规定,完整的工艺安全信息管理是精细化工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实施要点包括:
1. 信息分类管理
基础工艺数据:包括物料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工艺流程图(PFD)等
设备完整性数据:参照T/CCSAS 004-2019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泵密封失效(1×10⁻¹/年)等历史数据
操作参数范围:明确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正常操作范围和极限值
2. 动态更新机制
工艺变更后72小时内必须更新相关安全信息
每季度对管道泄漏频率(1×10⁻⁵/年)等风险数据进行复核
3. 信息化平台建设
采用符合GB/T 28181-2022标准的监控系统
建立风险预警模块,对中口径管道(≤150mm)泄漏等风险实时监控
实施案例某医药中间体企业通过建立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工艺偏差识别时间缩短80%
应急处置决策效率提升65%
最新规范要求,第一类危险化学品单位必须实现工艺安全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多部门共享,确保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精细化工工艺危险性的评估方法与流程
1、化工生产中,对精细化工工艺危险性及安全技术措施通常会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对应到化工矩阵中进行评估,下图中的化工风险矩阵中,处于黑点位置的风险应为( )。
A.可接受风险
B.有条件接受风险
C.不可接受风险
D.毁灭性风险
2、下列关于工艺安全风险术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目标工艺操作温度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B.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
C.绝热温升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D.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3、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工艺反应的热风险。化工生产中,对精细化工工艺危险性评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时间尺度,对失控反应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B.矩阵评估将风险等级划分为Ⅰ级风险、Ⅱ级风险和Ⅲ级风险分别代表不可接受风险、有条件接受风险和可接受风险
C.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混合叠加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利用绝热温升来评估放热反应失控后的严重度
D.常用的评估参数既包括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等时间参数,也包括绝热温升、工艺操作温度等温度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