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细化工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作业许可制度必须具备动态风险评估能力。《AQ/T 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第4.13条明确规定,作业许可是控制工艺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实施要点包括:
1. 风险分级管控
对于频率超过1×10⁻²/年的高风险作业(如涉及氮气系统失效1×10⁻¹/年),必须实行三级审批
中口径管道(≤150mm)维修作业因泄漏风险1×10⁻⁵/年,可采用二级审批
2. 工艺参数双确认
在开停车等有压力操作(失误频率1次/年)时,要求DCS数据与现场仪表双重校验
某农药企业通过增加温度传感器冗余确认,误操作率下降67%
3. 应急物资匹配依据《GB30077》要求:
重大危险源单位必须配备与工艺风险匹配的堵漏装备
针对泵密封失效高风险点(1×10⁻¹/年),现场需配置应急收集系统
典型案例显示:某香料厂在实施作业许可升级后:
工艺偏差事件同比下降82%
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原标准1/3
最新规范特别强调:所有涉及工艺变更的作业许可,必须重新进行本质安全评估(T/CCSAS 044-2023),确保风险可控。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精细化工工艺危险性的评估方法与流程
1、风险矩阵是以失控反应发生后果严重度和相应的发生概率进行组合,得到不同的风险类型,以下关于风险矩阵评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险矩阵区域划分有条件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
B.风险为有条件可接受风险时,可以采取常规的控制措施,并适当提高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降低风险等级
C.风险矩阵以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作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失控体系绝热温升作为风险导致的严重程度
D.Ⅰ级风险为有条件接受风险
2、化工生产中,精细化工工艺的危险性评定采取叠加因素安全风险评估时,以下关于矩阵评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危险程度由风险的可能性或严重度决定
B.Ⅰ级风险表述为不可接受风险,采取常规的控制措施并适当提高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
C.以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作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D.物质分解热为风险导致的严重程度
3、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工艺反应的热风险。化工生产中,对精细化工工艺危险性评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时间尺度,对失控反应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B.矩阵评估将风险等级划分为Ⅰ级风险、Ⅱ级风险和Ⅲ级风险分别代表不可接受风险、有条件接受风险和可接受风险
C.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混合叠加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利用绝热温升来评估放热反应失控后的严重度
D.常用的评估参数既包括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等时间参数,也包括绝热温升、工艺操作温度等温度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