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需要完成哪些施工准备工作?监理单位应如何进行配合与审核?
答:施工准备阶段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开工及后续的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依据现行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和监理规范,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开展工作,并接受项目监理机构的有效监督与审查。
第一,施工单位应当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重要步骤,通过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及其他参与方共同对施工图进行核对和确认,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图纸中的问题,为后续施工提供明确依据。而设计交底则是设计人员就设计理念、结构特点、材料选型等方面进行讲解,确保施工团队充分理解图纸意图,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因此,施工企业需组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相关人员参加上述会议,认真做好会议记录,落实各方提出的意见,并在施工过程中执行优化建议。
第二,施工单位应编制并报送《施工组织设计》供监理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整个工程实施全面安排的技术性文件,内容涵盖施工总体部署、进度计划、资源配置、施工方法、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等多个方面。监理工程师将重点审查其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国家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合同要求,是否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以及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若发现不足之处,有权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或重新编制。未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得用于指导现场作业。
第三,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施工单位必须根据项目实际组建项目管理班子,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操作规程。同时,要加强对进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全员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安全素养。监理工程师将通过实地核查、人员访谈和资料调阅等方式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施工单位需提交《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如施工许可证、用地许可、环保审批意见、消防备案文件等。该项目作为监理机构启动现场监督管理的正式起始点,监理单位应在收到开工申请后组织专人逐项核验开工条件,主要包括场地三通一平情况、主要施工设备和管理人员到位状况、图纸和技术资料的准备情况等。经审核符合条件后签发《开工令》,否则应书面告知存在问题,督促施工单位限时整改。
第五,在使用分包单位时,总包施工单位还应提交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业绩材料及拟承担的工程项目范围,以便监理机构对分包商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监理将严格检查分包是否履行了合法合规的招标或指定采购程序,并核实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施工经验和履约能力。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分包单位,有权提出异议或建议更换。
第六,施工单位还需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工地会议。这是项目建设各方首次集中沟通协调的机会,会上通常会介绍各单位组织架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汇报工程整体推进计划、确立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等。施工单位应借此机会与其他参建单位加强信息对接,统一思想,为工程后续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施工准备是确保整个工程有序启动和稳定推进的关键阶段。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上述各项准备要求,积极配合监理单位的审查与监管工作,从而为后续的施工过程管理和目标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科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考点:与项目监理机构相关的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