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是指在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自然通风差或气流过大:如通风不畅、空气流通不佳等。
作业场地缺氧:如密闭空间内氧气不足。
有害气体超限: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
受限空间作业:如进入储罐、管道等有限空间作业时的风险。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室外作业场地空气不良:如尘土飞扬、有毒气体扩散等。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如高温、高湿、低气压等。
作业场地涌水:如地下水涌出、积水等。
排水系统故障:如排土场、尾矿库、隧道等排水系统故障。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隧道/矿井顶板或巷帮缺陷:如矿井冒顶、片帮等。
隧道/矿井作业面缺陷:如作业面不稳定、支护不当等。
隧道/矿井底板缺陷:如底板松软、塌陷等。
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应加强对作业环境的监测和改善,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改进,可以有效降低因环境因素导致的事故风险。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3861)环境因素
考点试题:
1、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22),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下列选项不属于环境因素的是()。
A.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B.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C.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D. 网络环境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D选项属于物的因素中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