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厂址选择:
分析厂址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评估其对生产安全的影响。
考虑厂址周围的环境,如居民区、学校、医院等,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总平面布置:
检查厂区的布局是否合理,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安全距离。
评估建筑物、设备、道路等的布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道路运输:
评估厂区内的道路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满足运输需求。
检查道路的照明、标识、防护设施是否完善,确保运输安全。
建(构)筑物:
检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评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防火性能、防震性能等。
生产工艺:
详细分析生产工艺流程,识别每个工序中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工艺参数、操作条件、物料性质等对安全的影响。
物流:
评估物料的储存、搬运、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检查仓库、储罐、输送管道等设施的安全状况。
主要设备装置:
检查设备的选型、安装、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评估设备的故障率、维修周期等,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业环境:
评估作业现场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
检查作业现场的噪声、振动、辐射等有害因素。
安全措施管理:
检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培训教育等是否完善。
评估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通过上述内容的辨识,企业可以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考点试题:
1、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宜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等几方面进行。其中从总平面布置方面分析、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有()。
A. 安全间距
B. 交通运输条件
C. 建筑物朝向
D. 功能分区
E. 储运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