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自然通风差、作业场地缺氧、有害气体超限等。以下是识别和控制这些因素的方法:
自然通风差或气流过大的识别与控制:
识别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评估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
控制措施:
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如风机、排气扇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优化作业场所布局,避免气流死角。
作业场地缺氧的识别与控制:
识别方法:使用氧气检测仪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的氧气浓度。
控制措施:
在密闭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氧气浓度检测,确保安全。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氧气呼吸器等。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有害气体超限的识别与控制:
识别方法:安装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实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
控制措施:
对有害气体源进行密封和隔离,防止泄漏。
定期进行有害气体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超标情况。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有害气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上述措施,企业可以有效识别和控制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因素,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3861)环境因素
考点试题:
1、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22),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下列选项不属于环境因素的是()。
A.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B.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C.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D. 网络环境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D选项属于物的因素中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