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中,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液体燃烧是一个重要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考点。与固体的表面或分解燃烧、气体的扩散燃烧不同,液体燃烧属于蒸发燃烧,即液体受热蒸发形成可燃蒸气,在气相中与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并维持燃烧过程。
这一燃烧机制决定了其多个特殊性和高风险特征。首先,液体燃烧的持续依赖于蒸气的不断生成。只要温度达到或超过闪点,就会持续释放可燃蒸气,即使明火被扑灭,若未冷却液面或切断热源,极易发生复燃。这是液体火灾扑救中最常见的失误之一。
其次,低闪点液体(如汽油、乙醇)在常温下即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静电火花或高温表面即可引发闪爆。这类火灾发展迅猛,往往在数秒内进入全面燃烧阶段。
此外,重质油品如原油、沥青油等在燃烧过程中可能出现沸溢和喷溅现象。这是因为底层水分受热汽化,体积急剧膨胀,冲破上层油膜喷射而出,携带燃烧油滴飞溅至周边区域,造成火势跳跃式蔓延,严重威胁救援人员安全。
还须注意的是,泄漏的可燃液体容易形成“流淌火”,沿地面、沟渠扩散,扩大燃烧面积,并可能进入排水系统引发二次灾害。因此,在石油化工厂、储罐区、实验室等场所,必须设置防火堤、事故池和泡沫灭火系统,以控制液体火灾的扩展。
综上所述,液体燃烧的本质是气相燃烧,扑救关键在于窒息与覆盖——常用氟蛋白泡沫或水成膜泡沫覆盖液面,隔绝氧气并抑制蒸气挥发。同时应加强通风控制、杜绝点火源,并做好冷却降温措施,防止复燃和爆炸。
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考点: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液体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