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类固体燃烧形式中,阴燃是一种极具隐蔽性和危险性的燃烧现象,尤其容易引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根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定义,阴燃是指某些多孔或纤维状可燃固体在空气流通受限、加热温度较低条件下发生的无火焰、缓慢氧化过程,其特点是表面发烟、局部温升明显但无可见火焰。
典型的阴燃材料包括:棉花、纸张、锯末、泡沫塑料、纤维板、地毯和床上用品等。这些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保温性能,一旦受热(如未熄灭的烟头、电气线路过热),便可能进入阴燃状态。由于燃烧不充分,会持续释放出CO、醛类及大量烟气,对人体危害极大。
更为危险的是,当环境条件改变——例如门窗突然开启导致氧气骤增,或内部热量积聚达到燃点时,阴燃极易转化为爆燃或轰燃,瞬间蔓延成全面火灾。历史上多起宾馆、养老院火灾均源于此类情况,人员尚未察觉已陷入浓烟包围。
值得注意的是,常规感烟探测器虽能识别烟雾,但在通风不良区域可能存在响应延迟;而感温探测器因升温缓慢也难以及时报警。因此,在人员密集场所、仓储空间及老旧建筑中,应加强对此类火灾前兆的监测与巡查。
预防阴燃火灾的关键措施包括:严禁卧床吸烟、定期清理易燃杂物、保持良好通风、安装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并开展针对性消防演练。作为一级消防工程师,必须掌握阴燃的识别特征与处置原则,提升对“潜伏型”火灾的风险预判能力,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考点:按燃烧物形态分类——固体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