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固体燃烧的多种形态中,焦炭的燃烧属于典型的表面燃烧,而布料则以阴燃为主要特征,两者虽均为无火焰或弱火焰状态,但其物理机制、反应条件及火灾危险性存在本质区别。
表面燃烧是指可燃物在高温下不经过气化或熔融,直接在固-气界面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焦炭作为煤炭干馏后的残余物,主要成分为碳元素,结构致密、挥发分极少。当其被点燃后,仅在表面产生红热现象,无明显火焰,燃烧产物以CO₂为主。这种燃烧方式温度高、持续时间长,常见于工业炉膛或煤渣堆自燃场景,扑救时需注意彻底降温,防止复燃。
而阴燃是一种低温、缓慢、无可见火焰的燃烧形式,典型代表为棉麻织物、纸张和纤维填充材料。布料具有多孔疏松结构,受热时内部发生不完全氧化,释放大量烟雾和CO气体。由于供氧不足,燃烧仅限于局部区域,并可能长期潜伏。例如,香烟引燃沙发坐垫后,火源深入内部形成阴燃,数小时后因通风改变突然转为明火,极易造成亡人火灾。
值得注意的是,阴燃火灾初期难以被感温探测器发现,且产生的有毒气体危害极大;而表面燃烧虽无烟少毒,但热辐射强,对周边可燃物构成直接威胁。
因此,在消防实践中必须针对不同燃烧类型采取差异化处置措施:对于阴燃火情,应彻底翻查起火部位,杜绝“死灰复燃”;对于表面燃烧,则需采用窒息法或长时间冷却降温。作为一级消防工程师,掌握这些燃烧机理差异,是科学判断火情、制定扑救方案和开展火灾调查的重要基础。
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考点:按燃烧物形态分类——固体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