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消防实战中,扑救液体火灾是一项高风险任务,尤其对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如汽油、柴油、原油等,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灾情升级。一个关键原则是:严禁对高温储罐或大面积流淌火直接使用直流水枪强力冲击。这一操作禁令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燃烧学原理支撑。
液体火灾的扑救难点在于其燃烧形态为蒸气相燃烧,即火焰并非直接附着于液体表面,而是燃烧由液面蒸发产生的可燃气体。当使用大量水进行冷却或灭火时,由于水与油类物质不相溶且密度大于多数油品,水会沉入容器底部形成水垫层。此时,如果上层油品已处于高温状态(远超水的沸点),热量将持续传递至底部水层,使其迅速汽化,体积膨胀约1700倍,从而引发剧烈的沸溢现象;若热波已深入并突然接触大量积水,则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喷溅,将燃烧中的油品抛射至数十米范围,导致火势跳跃式蔓延,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
此外,对于轻质油品形成的流淌火,高压水流冲击还可能使油品飞溅、扩散,扩大燃烧面积,甚至引燃原本未受影响的区域。
因此,针对液体火灾,正确的应对策略是:
- 优先采用泡沫灭火剂,通过覆盖液面隔绝氧气,抑制可燃蒸气释放;
- 对储罐外部实施喷雾水冷却,控制罐体温度,防止变形破裂,但应避免水流进入罐内;
- 设置围堰、防火堤,防止泄漏液体外流形成更大范围的流淌火;
- 严格遵守《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及《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相关要求,确保设施具备足够的防火间距和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认识液体燃烧的物理机制,杜绝经验主义操作,是保障灭火救援安全的核心前提。
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考点: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液体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