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厨房火灾频发,且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危险性。为此,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 4968特别将烹饪器具内的动植物油脂火灾单独划分为F类火灾,区别于普通的B类液体火灾。这一分类并非简单细分,而是基于其独特的燃烧机理与扑救方式所决定的。
F类火灾的核心特征是高温烹饪油自燃,通常发生在油温超过其闪点(约315℃)时。与汽油、酒精等易燃液体不同,食用油不仅燃点高、热值大,而且一旦起火难以用水扑灭。若向燃烧的油锅中泼水,水会迅速汽化膨胀,导致“炸锅”现象,使带火油滴飞溅,火势瞬间扩大数倍,极易造成严重烧伤和二次火灾。
此外,常规干粉灭火器虽能短暂压制火焰,但冷却效果不足,极易复燃。而专用的湿化学灭火剂则通过喷射碱性溶液与高温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不易燃的泡沫层,实现覆盖窒息+深度冷却+化学抑制三重灭火机制,有效防止复燃。
从消防工程角度看,公共建筑中的餐饮场所属于火灾高风险区域,尤其商业综合体内的厨房往往靠近排油烟管道系统,一旦发生F类火灾未被及时控制,极易引燃积油严重的烟道,演变为建筑火灾。因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要求厨房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并与燃气或燃油供应管道联动关闭。
由此可见,F类火灾的独立分类不仅是理论上的完善,更是出于实际安全防控的需要。一级消防工程师在设计和评估餐饮场所消防系统时,必须充分认识F类火灾的特殊性,合理配置专用灭火设施,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科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考点: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