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考试中,油气回收安全技术是第八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冷凝法和吸附法作为两种主流技术常成为考核焦点。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安全风险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帮助考生构建系统性认知。
一、技术原理对比
冷凝法:通过将油气冷却至-73℃~-110℃的低温环境,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液化分离。其核心设备包括预冷器、机械制冷机组和油气液化罐,整个过程需重点关注防爆设计。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对油气分子进行捕集,饱和后通过蒸汽脱附回收油品。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吸附塔的防静电措施和脱附温度控制(通常需保持≤120℃)。
二、安全控制要点根据《AQT 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第9.11条要求,两种技术均需建立联锁保护系统:
冷凝法须设置温度-压力双联锁,当制冷系统故障时自动切断油气进口
吸附法应配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并与风机启停联锁
三、典型应用场景| 技术类型 | 适用条件 | 风险特征 | |----------|----------|----------| | 冷凝法 | 高浓度油气(>40g/m³)、处理量>500m³/h | 低温设备冻伤风险、冷媒泄漏 | | 吸附法 | 低浓度油气(<25g/m³)、间歇作业 | 吸附剂着火风险、脱附蒸汽烫伤 |
最新版《GBT 45420-2025》特别强调:在加油站等防爆区域优先选用模块化吸附装置,其安全间距应符合GB 50984规定。考生需注意,2024版教材第391页新增了活性炭吸附剂的选型标准,要求其着火点≥400℃且电阻率<10⁸Ω·cm。
实务案例分析:某炼厂装车台油气回收系统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油品性质(汽油宜用冷凝法,柴油适用吸附法)、作业频率(连续作业选冷凝法)及投资回报周期等因素。实际考试中可能要求根据给定工况条件判断技术选型的合理性,这是区分考生能力水平的关键考点。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油气回收方法
1、油气回收方法有( )。
A.吸附法
B.冷凝法
C.蒸馏法
D.膜分离法
E.冷凝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