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化工罐区作业过程中,人体静电防护是防范燃爆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调查显示,85%的企业在此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误区。根据AQ/T 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和GB 12158-202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必须重点纠正以下问题:
一、典型认知误区
防静电服可以终身使用:实际使用寿命不超过2年(洗涤50次后电阻值升高300%)
触摸静电球一次管用整天:人体静电消除需在作业前10秒内完成(半衰期仅1.2秒)
绝缘鞋也能防静电:必须使用≤1×10⁸Ω的导电鞋(绝缘鞋电阻>1×10¹²Ω)
二、规范操作要求• 更衣程序:应先穿防静电服再换工作鞋,避免化纤衣物接触(摩擦电压可达20kV) • 行走路线:进入罐区需沿导静电地板行走(步速≤0.5m/s) • 操作姿势:取样时保持单手操作,另一手始终接触接地柱
事故案例警示:2023年某储运站爆炸调查发现:
操作员未更换私人毛衣(实测静电电压18kV)
违规携带非防爆手机(放电能量0.3mJ)
消静电装置故障未及时报修
2024版规范新增要求(红色标注):
防静电服必须内置可追溯RFID芯片(记录使用次数和检测数据)
罐区入口设置双确认静电消除系统(视觉+声光提示)
操作工具末端需加装1MΩ限流电阻
日常管理要点:
每周抽检10%防静电服(表面电阻测试)
每月校准消静电装置(放电时间≤3秒)
建立个人静电防护档案(包含鞋底磨损监测)
通过落实《石油化工企业防静电设计规范》(SH/T 3097)的全程管控措施,可使人身静电引发事故的概率降至1×10⁻⁶次/年以下。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防雷、防静电
1、某大型商储库油罐区在进行防雷接地检查、检测过程中,发现现场存在事故隐患,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下列该储罐区现场的检测结果中,属于事故隐患的是( )。
A.接闪杆(网、带)的接地电阻为8Ω
B. 10000m3的钢储罐B的接地电阻为8Ω
C. 油品装卸区输送管道进入点(第16号)接地电阻为15Ω
D. 覆土储罐C的呼吸阀法兰连接处接地电阻为15Ω
2、根据《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GB/T37327)和《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074),关于对储罐的呼吸阀、防雷防静电设施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压储罐用呼吸阀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B.钢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
C.防雷防静电装置接地电阻值每两年检测一次
D.钢储罐防雷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0Ω
3、石油库和罐区防雷、防静电的设施、装置等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库和罐区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
B.铁路装卸油设施,钢轨、输油管道、钢栈桥等应按规范作等电位跨接并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小于10Ω
C.罐区宜装设消雷器
D.不准使用两种不同导电性能的材质制成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工具进行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