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火作业是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据统计,约35%的重大化工事故与动火作业管理不当有关。根据AQ/T 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和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新要求,化工企业动火作业管理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 动火作业分级管控要求
特级动火:在运行中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等部位直接实施动火作业(如储罐维修动火)
一级动火:在易燃易爆场所非生产性动火(如仓库区电气焊)
二级动火:除特级、一级外的其他动火作业
2. 特级动火作业特殊规定(红色重点)
必须提前24小时申报审批
实施区域需进行可燃气体检测(浓度<0.2%LEL)
配备便携式气体监测报警仪(连续监测)
设置专用消防水系统(水压≥0.4MPa)
监护人员必须持有高级消防操作证
3. 典型案例警示2019年某炼油厂催化装置检修时发生爆炸,直接原因包括: ① 动火作业票代签(实际作业人员无证) ② 未进行动火分析(检修管道残留油气) ③ 监护人员擅自离岗(长达45分钟)
4. 新规范新增要求
智能监控系统(视频监控+AI行为识别)
电子作业票系统(人脸识别+GPS定位)
移动式灭火机器人(可在爆炸环境中作业)
5. 检查要点
查看动火证审批流程是否完整
核查气体检测记录(需包含检测点位图)
验证监护人员资质证书真伪
检查灭火器材配置是否达标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控制点火源的措施
1、2017年4月FB某高分子化工企业低温乙烯工段发生燃爆事故,具体事故描述如下:(1)低温乙烯球罐因外循环制冷系统被人误隔离,导致出口管道法兰连接面出现泄漏;(2)泄露介质直接冲击附近设备;(3)车间员工李某紧固法兰盘期间发生燃爆事故,针对上述事故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球罐受热爆炸属于化学爆炸,应消除事故面潜在点火源
B.乙烯泄漏应立即使用压缩空气吹散
C.紧固法兰盘应使用铜制扳手
D.为防止形成爆炸性环境,应采用半敞开式建筑或露天布置
2、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花、火星等。如吸烟用火、加热用火、检修用火、高架火炬及烟囱、机械排放火星等。这些明火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必须严加防范。下列关于化工企业明火防护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明火地点与甲类厂房防火间距不少于 30m
B.明火地点与液化烃储罐防火间距最小为 40m
C.高架火炬与厂区内装置、储罐、设施保持不小于 120m 的防火间距
D.加热炉的钢支架应覆盖耐火极限不小于 2h 的耐火层
3、消除和控制明火是控制点火源的措施之一,下列关于高架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厂性的高架火炬应布置在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可能携带可燃性液体的高架火炬与相邻居住区应保持不小于110m的防火间距
C.可能携带可燃性液体的高架火炬与厂区内储罐保持不小于80m的防火间距
D.距火炬筒40m范围内,禁止可燃气体放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