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如下:
起步阶段(2005 年以前):业务以简单的储蓄和国债销售为主,银行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财业务体系。标志性事件是 1997 年招商银行推出国内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但规模小、品种少,客户认知度低,市场处于培育期。
发展阶段(2005 年至 2012 年):金融机构开始重视理财业务,产品种类增多(如结构性存款、信托计划),服务从 “产品销售” 向 “初步规划” 转变。标志性事件包括:2005 年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推动行业规范;2008 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明确理财业务的监管框架,标志着业务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转型与创新阶段(2013 年至今):受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冲击,业务向 “净值化、专业化、科技化” 转型。标志性事件有:2018 年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打破刚性兑付,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2020 年以后,智能投顾、线上理财平台普及,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同时监管趋严,强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