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小学模拟试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试题

2020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猜题卷一

来源:233网校 2020年10月28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所决定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规律

2,以下哪本著作首次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A.《爱弥儿》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某学校举行讲课比赛,青年教师小张认真研读教材,依据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件。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在讲课时,评委提问小张对教学知识点前沿研究趋势的认识。依据平时的积累,小张迅速做出恰当、合理的回答,赢得评委赞赏。这主要反映了教师工作的()。

A.示范性与榜样性

B.复杂性与创造性

C.全面性与细致性

D.主体性与长期性

4,班主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并能积极引导学生,这种管理方式属于()。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5,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

A.夸美纽斯

B.培根

C.赫尔巴特

D.康德

6,学校领导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情况,这属于()。

A.参与式观察

B.非参与式观察

C.实验室中的观察

D.间接观察

7,小学生常常因为好奇而玩弄明火,如果儿童发生烫伤、烧伤的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正确的有()。

①大量冷水冲淋②红花油涂抹患处③患处涂抹大酱④严重送医治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反映的意志品质是()。

A.坚持性

B.果断性

C.自觉性

D.自制性

9,班杜拉认为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效能期待

B.替代强化

C.观察学习

D.归因方式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

A.知识的灌输者

B.父母的代言人

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学生生活的照看人

11,中医使用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体现了思维的()。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意识性

12,小强考试前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13,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从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如若违反,就会感觉内疚和不安,这一道德阶段属于()。

A.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14,某校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课属于()。

A.生本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5,王老师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济南雪前、雪后的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采用的教学法是()。

A.现场教学法

B.示范法

C.演示法

D.情境教学法

16,王老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出示周总理遗像。然后用幻灯放映一组组感动人心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再配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诵读。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放开歌喉,唱唱有关周总理的歌,有了初步感知后,才导入新课。请问,王老师采用了()。

A.直接导入

B.直观导入

C.情境导入

D.复习导入

17,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人物描写方法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眼中妈妈的形象。通过写作,学生体会到妈妈温暖的爱和细致的呵护,学生展现出对母亲的依赖和信任,也更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母亲。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8,在我国偏僻的山区小学,由于学生数量少、年龄小不易集中,教师少,教学设备差等客观原因,有不少地方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达到节约师资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A.个别辅导

B.复式教学

C.家庭作业

D.现场教学

19,小张是一位新老师,为了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他在上课过程中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提问与反馈的形式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孔子的教学方式符合()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参考解析:

1.【答案】A。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由此决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制度。

2.【答案】C。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3.【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指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主要体现在: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题干中小张老师认真研读教材,依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件,为参加讲课比赛做准备,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机智上。小张依据平时的积累,对评委的问题迅速做出恰当、合理的回答,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4.【答案】B。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主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即民主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5.【答案】C。解析: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6.【答案】B。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并记录其所见所闻。题干中学校领导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情况属于非参与式观察。

7.【答案】A。解析:如儿童发生烫伤、烧伤的情况,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若伤势较轻,则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涂抹患处,并保持干燥。若伤势较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8.【答案】A。解析: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反映的就是这一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驱使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二是善于抑制与自己的目的相违背的愿望。

9.【答案】c。解析: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他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观察学习。

10.【答案】C。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生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进入教室的,这都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11.【答案】c。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问接的、概括的反映。其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间接性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如根据动物的行动可推知天气,根据太阳的位置可推知时间。中医的“望闻问切”即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12.【答案】A。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小强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13.【答案】C。解析:处于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处于相对功利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14.【答案】B。解析: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某校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课属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

15.【答案】D。解析:情境教学法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等。

16.【答案】C。解析: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如幻灯片、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进入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题干中王老师采用的即情景导入法。

17.【答案】D。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把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题干中语文老师在讲授人物描写之后,让同学们描写自己的母亲,从而让同学们更尊重、理解自己母亲的做法体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8.【答案】B。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19.【答案】C。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这种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安置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目的在于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20.【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对同一个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这是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性而实行的教育,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进入教师资格微信学习群,及时获取真题。

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微信学习群

考前冲刺>>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冲刺提分卷

考试关注>>教师资格证各科考试真题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