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一级建造师 > 知识库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CM模式与Partnering模式的工程管理特点和应用价值解析

来源:233网校 2025-07-09 13:56:51
导读:本问答全面解析了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与Partnering模式的特点、适用场景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际价值。CM模式适用于大型复杂、工期紧迫的工程项目,尤其以降低造价控制风险、提升施工效率为主要优势;而Partnering模式则更注重合作文化的建立,强调各方信任关系及信息共享,以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沟通障碍等问题。

CM模式与Partnering模式的工程管理特点和应用价值解析

问:请分析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与Partnering模式的核心特点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答:CM模式,也称为建设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由业主委托专门的CM单位进行全过程或阶段性项目管理。根据CM模式的实际运作机制,其可分为代理型(Agency)与非代理型(Non-Agency)两种类型,各自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操作流程。

首先从组织结构来看,代理型CM不参与具体承包活动,也不直接负责分包合同的签订,而是代表业主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协调;而非代理型CM单位则具备施工承包资质,并可直接与各分包单位签订合同。这种设置决定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同类型的CM单位所承担的风险程度也存在明显区别——非代理型CM单位往往承担更高层次的质量、进度及成本管控职责。

其次,在施工路径方面,CM模式采用了一种称为“快速路径法”(Fast Track)的实施策略,这与其他常见的总包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所谓快速路径,即当某一部分的施工图纸一经完成,即可提前启动该区域或系统的施工招标流程,从而实现设计与施工的同步推进。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整体建设进度,特别是在周期长、工期紧张的重大工程中效果尤为显著。

进一步从成本控制角度而言,CM模式通过多次分阶段招投标的形式将施工合同总价分散化,每一部分工程的价格都在详细谈判后得以确认。由于每次分包都基于竞争性选择机制,使得最终形成的总价更为合理透明,同时避免了因后期变更引发的巨大浪费现象。此外,在工程设计初期阶段,CM单位即可凭借自身在建造领域的技术经验提出价值工程建议,帮助优化方案、节约投资开支,减少可能产生的索赔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代理型CM模式下还引入了GMP(Guaranteed Maximum Price,保证最高价)机制,即要求CM单位承诺工程费用不超过某一预设上限,若最终支出超出该值,则差额需由CM方自行承担。这一机制显著增强了CM单位对于资金使用的责任心,同时也有效缓解了业主面临的财务风险压力。

接下来是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管理模式——Partnering模式,尽管其不能独立运行,却常常被用来补充完善其他主流项目组织形式,比如CM模式、总分包制以及平行发包体系等。

Partnering模式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倡导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协作理念。不同于传统的对抗性管理文化,该模式鼓励项目所有参与者基于诚信基础建立相互信赖的合作机制。虽然Partnership协议本身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契约文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用以界定各方的行为边界并促进目标的一致性。

Partneing模式有几个关键特征。一是出于自愿,也就是说,所有签约成员都必须自愿参与到整个合作框架之中;二是高层管理者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强化决策层的支持力度,使战略合作更加高效有力;三是该模式并不替代既定合同义务,仅仅是在原有合同条款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柔性管理平台,便于各方更好地履行约定责任;四是高度的信息共享开放性,在这个框架下,各个参与方需要及时交流资源数据,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或突发情况。

总体而言,CM与Partneing模式在工程建设领域分别侧重于时间、成本及质量三要素的不同层面控制,并且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实现协同增值效果。CM模式适合需要灵活调度、追求进度优先及精细化成本控制的大中型工程;Partneing模式则适合复杂环境下亟待加强协作关系的多方集成项目。这两种模式的应用不仅能为工程项目提供更高的运营效率,也能带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科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考点:CM模式与Partnering模式

相关阅读

添加一建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一级建造师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一建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