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婚姻家庭政策法规
高频
婚姻家庭政策法规

1.结婚的规定
(1)结婚的必备条件:①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则。
(2)结婚的禁止条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3)结婚登记: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登记机关登记。程序:申请——审查——登记。
(4)婚姻无效::①违反一夫一妻制的;②当事人为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③未到法定婚龄的。
(5)可撤销婚姻:①胁迫的可撤销婚姻;②隐瞒重大疾病的可撤销婚姻。
2.家庭关系的规定
(1)夫妻关系。①夫妻人身关系。②夫妻财产关系。
(2)父母子女关系。①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③成年子女对父母有瞻养扶助的义务。④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3)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①祖孙关系。②兄弟姐妹关系。
3.离婚的规定
(1)登记离婚
1)登记离婚需具备两个条件:①双方自愿离婚。②双方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
2)登记离婚的程序:申请——审查——登记。
(2)诉讼离婚
1)诉讼离婚的法定标准:①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店的②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③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④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2)诉讼离婚的程序:调解——判决
3)诉讼离婚的两项特别规定:①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3)离婚救济制度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是指在离婚时一方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准处于生活闲难境地的,由另一方从其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的制度。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一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2-21
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高频
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低保对象资格
3个基本条件: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
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申请低保。
(2)低保的申请与审核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家庭确定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实施网上申请受理的地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
(3)低保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1)家庭收入主要包括:①工资性收入②经营净收入③财产净收入④转移净收入⑤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2)不计人家庭收入:①国家规定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奖学金、见义勇为等奖励性补助;②政府发放的各类社会救助款物;③"十四五"期间,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④设区的市级以 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收入。
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启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工作。调查可以通过人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或者提请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开展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等方式进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信息核对提请后3个工作日内,启动信息核对程序。
(4)低保申请的民主评议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5)低保申请的审核审批以及低保金发放
①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结果和初审意见等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确认意见。
②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30 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对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
到乡镇(街道)的地方,一般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发生公示有异议、人户分离、异地巾办或者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难度较大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至 45个工作日。
2、医疗救助政策法规
(1)医疗救助对象
医疗救助的对象:①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②特困供养人员;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2)医疗救助形式与救助标准
①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厨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②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
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
(1)救助对象
国家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
(2)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
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的形式主要为救助站救助。
(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内容
5项:①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②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③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④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⑤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12-21
医疗保障政策法规
高频
医疗保障政策法规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缴费办法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办法是:基本医疗保险费出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规定
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构成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
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
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
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10% 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①在筹资标准方面
②在资金使用方面
③在服务管理方面

12-2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1)问卷类型
①自填问卷:在收集资料时由被调查者填写问卷。
②访问问卷:在收集资料时由访问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记录其回答,适合于被调查文化水平不高、调查问题较复杂的情况,由参与者自行填答。
(2)问卷结构
①标题:标题即问卷名称,标题位于问卷的第一行居中位置,让被调查者准确理解调查内容和目的。
②封面信:封面信是研究者致被调查者的短信,旨在说明研究者身份、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原则,并且要素明确,语言精练。
③指导语:指导语主要说明问题细节及回答要求,有不同形式。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标、问卷特性等予以综合考虑。
④问卷和答案:问题是问卷的核心所在,有态度、行为和状态三种类型。态度说明对某个议题的看法;行为代表实际行动。状况;状态涉及人口社会特征、个人经历及其他信息。根据答案特征,问卷又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⑤编码:编码就是给每个问题及答案予以,某个字母或数字作为其代码。
⑥其他:问卷还包括问卷编号、被访人联系电话、访问员签名、访问时间、结束感谢语等。
(3)问卷设计
①原则:问卷要有信度与效度和考虑研究目的或研究类型
②步骤:进行探索性工作、设计问卷初稿、使用和修改、定稿和印刷
③问题和答案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关注问题特性、注意语言表达、数量时间适当、问题按序排列
④问卷和答案的设计需要注意多方面细节
(4)评价
优点:问卷采用匿名访问,有利于获得真实信息;收集较多人资料利于中和个别人的极端回答;收集数据的内容、时间、各市基本统一,从而资料处理相对容易便于比较分析;在同一时段访问众多对象则节省不少资源。
缺点: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员有较好的素质,在大规模研究中难达到;问卷调查要求被研究者有一定文化,对地域、职业等有一定要求;某些类型问卷调查中调查员无法当面知道和记录,填答质量可能难以保证。

12-21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1、老年人获得家庭赡养与抚养的权利
(1)家庭赡养。赡养内容包括:①护理②照料③安排住房④耕种承包地⑤精神慰藉⑥瞻养协议
(2)抚养与监护。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抚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义务。
(3)不得侵犯老年人婚姻自由、继承权等合法权益。不得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权;不得侵犯老年人对个人财产享有的权利;不得侵犯老年人继承权和接受赠与的权利。
2、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1)社会保险,国家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国家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
(2)护理保障,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3)社会救助,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医疗、居住或者其他救助。
(4)社会福利,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
(5)社会扶养,老年人可以与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养老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
3、老年人获得社会服务的权利
(1)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
(2)依法兴办养老机构。
(3)健全养老服务相关制度。
(4)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5)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
(6)发展老龄产业。
4、老年人获得社会优待的权利
(1)社会服务优待
(2)法律服务优待
(3)医疗服务优待
(4)公共服务优待
5、获得宜居环境的权利
(1)制定宜居环境建设标准。
(2)推动宜居社区建设。
6、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1)老年人可以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2)老年人有权提出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鼓励老年人自愿和量力从事社会活动。
(4)老年人参加劳动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
(5)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7、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方式
(1)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以及居民委员会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12-21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2-21
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问卷类型
①自填问卷:在收集资料时由被调查者填写问卷。
②访问问卷:在收集资料时由访问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记录其回答,适合于被调查文化水平不高、调查问题较复杂的情况,由参与者自行填答。
(2)问卷结构
①标题:标题即问卷名称,标题位于问卷的第一行居中位置,让被调查者准确理解调查内容和目的。
②封面信:封面信是研究者致被调查者的短信,旨在说明研究者身份、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原则,并且要素明确,语言精练。
③指导语:指导语主要说明问题细节及回答要求,有不同形式。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标、问卷特性等予以综合考虑。
④问卷和答案:问题是问卷的核心所在,有态度、行为和状态三种类型。态度说明对某个议题的看法;行为代表实际行动⑤状况;状态涉及人口社会特征、个人经历及其他信息。根据答案特征,问卷又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⑥编码:编码就是给每个问题及答案予以,某个字母或数字作为其代码。
⑦其他:问卷还包括问卷编号、被访人联系电话、访问员签名、访问时间、结束感谢语等。
(3)问卷设计
①原则:问卷要有信度与效度和考虑研究目的或研究类型
②步骤:进行探索性工作、设计问卷初稿、使用和修改、定稿和印刷
③问题和答案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关注问题特性、注意语言表达、数量时间适当、问题按序排列
④问卷和答案的设计需要注意多方面细节
(4)评价
优点:问卷采用匿名访问,有利于获得真实信息;收集较多人资料利于中和个别人的极端回答;收集数据的内容、时间、各市基本统一,从而资料处理相对容易便于比较分析;在同一时段访问众多对象则节省不少资源。
缺点: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员有较好的素质,在大规模研究中难达到;问卷调查要求被研究者有一定文化,对地域、职业等有一定要求;某些类型问卷调查中调查员无法当面知道和记录,填答质量可能难以保证。
2、实验研究
(1)三对要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组和控制组、前侧和后侧。
(2)标准实验设计
(3)成功设计的标准
(4)评价
12-21
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概念与方法
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概念与方法

(一)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
1、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1)问题认识工作表
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发生?谁受这个问题影响?这个问题何时发生?人们对这个问题感受程度如何?
(2)分支法
首先确定要解决的全面性问题;其次列明形成的这个问题的“明确问题”;最后逐一列明这些明确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需求评估
包括界定处于危机的人口、目标对象以及求助者或受影响的人口。
(二)目标制定阶段
1、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
(1)从目标人群中找出要介入提供服务的“求助者/受影响的人口”,制定要达到总目标和影响性;
(2)影响性目标是社会工作干预要达到的目标。
(3)为了保证服务的介入,将影响性目标细化为服务性目标,再根据服务性目标确定后勤保障目标(条件)。
2、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
(1)目标优先次序界定主要考虑的是可拥有和可动员的资源,包括环境因素和情境状态,还有人力、财力、物力配置等。
(2)另还需考虑的因素:服务对象发展阶段特点、机构的目标、问题的急迫程度、社会正义等。
(三)方案安排阶段
1、制订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
2、选择理想的可行性方案
(1)效率,指方案资源投入和服务产出比值;
(2)效果,方案实现目标的程度;
(3)可行性,指实施这个方案达到成功的程度;
(4)重要性,方案是否唯一达到目标而必须推行的程度;
(5)公平,服务方案能否公平地提供给有需要的个人或团体的程度;
(6)附加结果,关注的方案中所产生的意外(目标之外)的效果,包括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和负面效果。
3、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
4、制订行动计划
(四)考虑服务的评估
1、过程评估
2、结果评估

12-21
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步骤和方法
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步骤和方法

(一)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
1、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1)问题认识工作表
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发生?谁受这个问题影响?这个问题何时发生?人们对这个问题感受程度如何?
(2)分支法
首先确定要解决的全面性问题;其次列明形成的这个问题的“明确问题”;最后逐一列明这些明确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需求评估
包括界定处于危机的人口、目标对象以及求助者或受影响的人口。
(二)目标制定阶段
1、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
(1)从目标人群中找出要介入提供服务的“求助者/受影响的人口”,制定要达到总目标和影响性;
(2)影响性目标是社会工作干预要达到的目标。
(3)为了保证服务的介入,将影响性目标细化为服务性目标,再根据服务性目标确定后勤保障目标(条件)。
2、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
(1)目标优先次序界定主要考虑的是可拥有和可动员的资源,包括环境因素和情境状态,还有人力、财力、物力配置等。
(2)另还需考虑的因素:服务对象发展阶段特点、机构的目标、问题的鸡皮程度、社会正义等。
(三)方案安排阶段
1、制订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
2、选择理想的可行性方案
(1)效率,指方案资源投入和服务产出比值;
(2)效果,方案实现目标的程度;
(3)可行性,指实施这个方案达到成功的程度;
(4)重要性,方案是否唯一达到目标而必须推行的程度;
(5)公平,服务方案能否公平地提供给有需要的个人或团体的程度;
(6)附加结果,关注的方案中所产生的意外(目标之外)的效果,包括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和负面效果。
3、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
4、制订行动计划
(四)考虑服务的评估
1、过程评估
2、结果评估

12-21
社会服务组织结构及其运作
社会服务组织结构及其运作
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类型
1、一般结构类型
(1)直线式组织机构:组织由上而下分级,各层级每个部门地位相等、权责相符,层级间只有直线和垂直关系。
(2)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组织层级间存在水平和垂直关系,参谋作为专家协调部门管理者。
(3)职能式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在特定工作范围内,直接对管理人员下达命令的结构。
2、团队式结构类型
(1)多功能型团队:来自同一等级、不同专业领域的成员组成,共同来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团队。
(2)问题解决型团队:讨论如何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改善工作环境等问题。
(2)自我管理型团队:高绩效团队,由10-16人组成,探讨问题怎么解决,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执行,且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
社会服务机构运作
1、授权:是指上级主管部门适当地将职权移交给下属的过程。
(1)分派任务,指派下属或员工完成多项任务;
(2)授予权力,一项授权的任务必须拥有足够职权来完成;
(3)明确责任,告知下属对分派的任务和接受的权力所要担负的责任
2、协调:是将社会服务机构中各部门的活动化为一致性行动的过程。
(1)程序性协调
(2)工作性协调
3、沟通:是指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消息、事实、观念、感觉和态度,来达到共同了解的活动。
4、控制:社会行政组织在报考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
控制行为:
(1)确保行政实施计划的实施方向,使行政实施的工作状态与行政计划的工作状态尽量相符合,确保行政实施结果和人们预期目标一致;
(2)实行授权管理,对员工工作进程和绩效加以考核;
(3)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减少冲突。
控制系统:控制目标体系;控制主体;控制对象 ;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12-21
志愿者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志愿者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志愿者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1、需要评估与方案规划
(1)主要包括志愿者评估、机构本身评估和服务对象需要评估。
(2)志愿者评估主要是针对其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评估。
2、工作发展与设计
(1)撰写“志愿服务工作说明书”,帮助志愿者了解工作任务、工作需要的技能、需完成的工作成果。
(2)“志愿服务工作说明书”规范志愿者工作责任和权利,作为志愿者服务成效和管理成效依据。
3、招募
寻找志愿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志愿者。
4、面谈与签约
面谈目的是了解志愿者兴趣,掌握其个人资料,安排合适的服务岗位。
5、迎新说明与训练
(1)迎新说明为了让志愿者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使命目标、服务对象、内容和运作方式。
(2)志愿者训练包括知识、技巧和态度三方面的灌输和交流。
6、督导与激励
(1)志愿者督导能将志愿者看成自己工作伙伴,平等对待,提升其对机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另一方面机构适时为志愿者提供帮助和反馈,协助志愿者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及时表扬,给予成长机会。
7、奖励表扬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扬奖励,如表扬大会、征求志愿者意见并倾听、充分信任、志愿者生日时及时基础贺卡,激励志愿者。
8、评估
(1)对于志愿者而言,帮助其了解自己服务表现是否符合机构要求,帮助志愿者发展自我潜能,更深入参与机构服务工作
(2)另一方面,绩效评估可以保证机构服务质量,了解志愿者对机构志愿者管理制度满意程度,改进志愿者管理。
12-21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管理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管理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管理
1、社会捐助
(1)个人捐款的动机
一是个人需要。满足自尊需要,建立自尊和自我肯定,建立社会形象。
二是外界影响。有些捐款者受亲戚、朋友、同事的影响而捐款。
三是利他动机。以利他为中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道德责任。
(2)企业捐款
市场营销、公共关系、自我利益、税法策略、社会联谊
2、政府购买服务
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3、社会服务机构筹资方法
(1)项目申请
如果机构的大宗款项来自政府购买或基金会资助,一般要写项目申请书,因为政府、基金会对机构资助常以项目形式出现。
(2)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
私人恳请:机构领导者、员工和志愿者与他们的捐款人面对面会谈,表达需求、寻求帮助、请求捐款的筹款方式,属较私人、注重人际关系筹款方式。
电话劝募:招募志愿者或者雇用专门人员,在紧凑时间(通常2~4周)内密集电话拜访,传达简单易懂的筹资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筹款。
(3)特别事件筹资活动
特别事件是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对特殊事件服务,引起社会大众对机构和相关事件的关注。通过召开记者会、研讨会、展览会、义卖会、演唱会等活动,提高社会服务机构与目标民众接触机会,增加组织筹款金额。
12-21
实施社区工作计划
实施社区工作计划

实施社区工作计划
(一)管理社区资源
资源分析:了解已有,对照所需
资源开发:人力:志愿者招募;资金:活动经费筹措
资源连接:正式资源连接、非正式资源连接
资源维系:合理规划不浪费;多方寻求有保障;公开透明形象好;关系稳定常联系
(二)执行工作方案
1.筹备
2.开展
3.结束

12-21
与社区居民开展工作的技巧
与社区居民开展工作的技巧

与居民开展工作的技巧

(1)与居民接触的技巧。

①事先准备。清楚接触居民的目标和出发点。

②与社区居民的接触过程。介绍自己、展开话题、维持对话、结束对话。

③以招募为目的的居民接触技巧。

(2)会议技巧。

①会议的过程。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行动。

②主持会议的技巧。包括:提问和邀请发言,进一步说明和转述,聚焦,摘要、综合和总结,关注、赞赏和鼓励。

(3)居民骨干培养技巧。包括鼓励参与、建立民主领导风格、培训工作技巧、增强管理能力。

12-21
社区活动策划的技巧
社区活动策划的技巧

社区活动策划的技巧

(1)活动策划过程。

①掌握活动的基本目标:服务对象的特点、组织的目的、问题的解决、提升居民意识。

②衡量服务对象的特点、需要、兴趣。

③符合机构的宗旨、赞助团体的期望。

④评估本身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动员的资源。

⑤制订初步计划:订立具体目标、确定服务对象、设计活动形式、制订活动进度表。

⑥评估可行性。

⑦确立详细计划。

⑧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法。

(2)方案计划书的要素。
一份方案计划书通常应具备以下要素:方案名称、缘起与依据、宗旨与目的、举办单位、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预算经费、预期效果、预案。

12-21
小组活动设计技巧
小组活动设计技巧

(一)扣紧小组目标:
1、社会工作者在设计小组活动方案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清楚小组的目标。
2、要围绕总目标,根据小组工作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设计好相适应的小组活动方案。
(二)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
1、分析组员生理、心理、情绪、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
2、了解组员的社会关系背景及文化背景,了解成长中主要问题。
(三)小组活动基本要素:
1、小组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2、小组活动参与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
3、小组规模:参与人数
4、小组活动时间、组员的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小组活动环境设计、资源供应与经费预算、小组活动强度、预期结果、防止和处理意外事件预案、总结与奖励。
(四)经验分享环节:
分享彼此经验,鼓励组员发表参与小组活动的感受,讨论彼此在小组活动中的成长经验。

12-21
小组评估技巧
小组评估技巧

(1)小组工作的评估类型
作为研究方法的小组评估
①过程评估:小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评估,组员表现、社会工作者表现和技巧。
②结果评估:对小组结果进行评估,通过收集组员对小组内容、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表现等评价,检测是否完成目标。
作为工作方法的小组评估
①组前计划评估:评估小组的设计和计划过程。它主要包括收集相关资料。
②小组需求评估:小组整体需求、组员的需求和小组环境需求
③小组过程评估:在小组发展中,收集相关资料,以显示组员变化和小组的发展过程状况。
④小组效果评估:在小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会设计一些问卷或量表,让组员根据自己的改变状况,来评估小组的效果。
常用方法:小组结束后的跟进访谈、组员自评报告、小组目标实现表、满意度量表、小组感受卡等。
(2)评估的一般流程
①评估方案的制订
②评估体系的建立
③各评估要素之间的联系
④按照评估流程实施评估
⑤评估后审核
⑥编写评估报告
(3)评估资料的收集
①测量工具的选择
小组记录、个人自我报告、分析报告\目标达成量表(GAS)、任务完成量表(TAS)和心理测量量表
②资料收集
资料来源的多样性、收集资料、谁来评估
③资料收集中常见问题
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干扰性观察与干扰性观察

12-21
社区工作的含义、特点和目标
社区工作的含义、特点和目标
社区工作的特点
1、分析问题的视角更趋于结构取向
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3、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结构、政策、制度、分配)
社区工作的目标

(1)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
①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满足社区需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等,如修桥铺路、安置无家可归者、解决社区环境污染问题等。
②过程目标。所谓过程目标,是指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如加强社区居民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增强社区居民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发现和培育社区居民骨干参与社区事务,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等。
(2)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①推动社区居民参与。
②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③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④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12-21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哦
考试圈子
  • 社工学霸君微信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中级社工微信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 初级社工微信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